谨以本文回顾我潜心开发九型人格第二阶段课程的“初心”,分享给热爱九型人格的朋友们。
2011年秋天,还记得那个金色的收获季节,当时的我已经讲了两年九型,培训生涯也走过了50多阶,然而,我开始打算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依据是我个人走过的学习之路。早期的九型讲课基本上是沿袭我的老师的风格,然而我的优势并不在老师所擅长的访谈、个案治疗等领域,而在理论完备性和精准性上有所擅长,于是我决定开始从一阶段延伸出二阶段课程。
真正推动我开发二阶段课程的是“侧翼”,到2010年,随着我讲1-2天的九型课程越来越有名气和影响力,自己开始“心虚”,因为我真的无法解释很多现象,是九型本身的局限,还是我个人的局限?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我喜欢解决实际问题,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咨询中,我碰到了很多悬而未决的型号辨析问题,大量似是而非的结论,各种无法馄饨的性格呈现,包括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人一下子可以在哪怕只有2个小时的演讲中就找到自己的类型,而另外一些人却在上很多次专业课程以后仍然找不到自己?难道九型并非“普遍适用”,在一部分人群中很明显,而另一部分人则性格不明显吗?这违背了作为一门学问的真理性。
即便当时我已经掌握了主型和副型,但仍然无法解答很多人的问题,最初我发现了有两种不同的七号说不出来的差别(后来验证是7W6和7W8的差异),但是我当时不明白是为什么,我确实知道他们都是7号,但是差异太大了。最困惑的是当时很多4号被误解为3号,为此经常在国际九型课程上争来争去?我一下子被九型的“似是而非”给弄得困惑不已,甚至一度想过不再继续研究九型。因为我不喜欢“似是而非”、“自圆其说”的所谓理论!
“我必须搞清楚,否则我无法继续!”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唐理查德的著作,上面有详细的关于侧翼的讲解,当时我已经知道“侧翼”的概念,但我真的没有想到那是个巨大的宝藏,我一下子好像开窍了!过去很多困惑终于一下子得到解答,我惊呆了!真的太准确了!我如获得“宝典”一般欢呼雀跃,疯狂研究侧翼,目前中国主导的口传派里对侧翼的介绍偏少且不系统,研究路上也被各种误解和排斥,一些所谓的国际九型权威专家说我“肢解人格”,说我“不会判型就以几偏几来解释”……
我没有动摇,到2011年下半年,我已经理出了内在的逻辑和头绪,并提出“阴阳论”,后来又逐步提出“镜像效应”(这一点必须感谢首届高级班学员许金波)和“半圆效应”等侧翼的更多规律,并尝试用“全圆分布”的思想解释“每个人其实只占据一个点”,而侧翼也不过是一种“简化的路标”等,我后来用了“光谱”、“南方人北方人”,“披着羊皮的狼”等各种方式诠释侧翼,由于每个人距离型号中心点的距离的不同,如果不了解侧翼,有30%的人是根本不能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的,还有30%-40%的人会模糊不清,无法对自己的性格有准确清晰的定位。就好像在一个庞大的城市里,“郊区”的人的方言和“市区”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如果得不到解释,将无法准确确定一个人的性格。(除非你对内在机制的研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这毕竟不现实!)
侧翼的研究让我发现了九型人格的更多神奇和魅力,简直可说是“震惊”,2011年下半年我决定将南京九型做成一个商业性质的事业,同时开始完善我的专业课程体系,11月开设九型人格的阶段II的课程,第一次效果就很好,招了接近30人,或许当时学员也对课程内容好奇,那次课程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后来在课程回顾里我用“颠覆传统,深进新芽”来形容第一届的深进课程。这一炮打响了,得到了学员和市场的强烈认可,“XWY”这样的说法也开始真正传播开来,尽管有保守派强烈的炮火攻击——“侧翼就是在肢解人性”、“没本事判断型号就讲什么偏几来自圆其说”……但“南京那边的侧翼班”逐渐还是成为全国九型爱好者经常谈论的话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最终使得“侧翼”理论开始出现在九型课堂,并使得关于九型的辨析更加清晰、精准,大多数早期学员学习侧翼后也近乎惊叹,而且一下子弄清了之前很多搞不清的号码!
第一届二阶段课程讲义
2011年11月12-13日,我和学员们一起带着震撼和颠覆的心走过了第一届的阶段II,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开始,细节不再详叙。
当然仅仅有侧翼是不够的,我开始琢磨要把给大家呈现一个“完整的九型”,阶段II还包括副型与动态变化。
关于副型,我的老师李博文老师是国内第一人,和侧翼一样,副型也是更加精确辨析,排除行为干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因此,从09-11年我一直在他的指引下一步步学习副型,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能一开始学九型就能遇到李博文老师,副型可以比主型非常精准地命中一个人,那种准确程度让人惊讶,从09-11年我已经讲过多次副型沙龙,但李博文老师提醒我:“你必须学我的副型五遍你才可以讲!”我一直恪守这条准则,直到2011年的7月,我恰好完成了副型的第五遍的学习。回到南京,决定将副型和侧翼一起组合成阶段II课程!由此,阶段II课程就这样闪亮登场。
最后一部分是动态变化部分,我主要吸收了放松-压力方向以及唐理查德的健康层次理论的入门知识,目的是让学员了解九型人格的动态体系和纵向划分,让大家寻求九型人格的“动”中之规律,并明白型号没有好坏之分(健康层次)。“九型人格是动态的”,“要在动中把握不动,在万变之像中寻找不变之质”,“富豪中1-9号都有,精神病人1-9号都有,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圣贤大德到恶棍罪犯,也都是1-9号都有……”这些思想逐渐澄清了很多误会,让大家正确理解九型人格!
动态变化仅仅是放松-压力那么简单吗?我不甘心!后来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也发现了诸多规律,例如“型号的压力和放松始终都是围绕主型的核心价值”以及“压力状态是防御机制难以应付后的下策”等,并闭关探索了动态变化“形变而神不变”的背后规律,到底哪里变了,又是哪里没有变?
动态变化还有更多内容,在第二届的二阶段,我首次提出动态变化所蕴含的人生平衡哲学,揭示了每一对类型所隐藏的人生哲理是符合“道”的,例如3号的“有为”和9号的“无为”的整合形成“积极无为”,2号的“他人”与4号的“自我”整合形成“爱人如己”等,这也打破“放松状态”优越于“压力状态”的迷信,事实上,每一种类型都需要整合其放松与压力状态类型的健康特质,而动态变化则揭示了九型人格引导人们走向圆满和完整的道路!这一点使得九型人格从性格层面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三年来,随着国内九型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大家越来越关心“完整的九型人格体系”,最早的那些“样板戏般”的九型描述(那些听起来都不太像是正常人),早期教条式的1-9号描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家开始意识到——“九型人格的号码要靠自己探索”、“九型人格不是书上传说的那样极端”、“九型人格没有那么简单!”、“九型人格只有九种么?”……
总之,九型深进阶段II课程的开发的“初心”只有一条——“我要讲完整的九型人格!”,这发自肺腑的呼唤鞭策我一定要将九型学习系统化,这迈出的一步也为后来建立三阶段完整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唯有一颗“一定要弄清,一定要完整”的初心,这份执着也有了显著的回报:如今的南京九型二阶段课程越来越受欢迎,早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九型深进必修课”,且早已深入全国各地九迷的心中,这值得欣慰,也值得骄傲!(文/九型人格导师 裴宇晶)
【附录:盘点历届阶段II课程升级内容】
第一届阶段II(1.0版):
1、首次开展阶段III(2天1晚),概述九型人格的深进理论体系(副型、侧翼、动态迁移与健康层级);
2、首次系统讲解27种副型(此时我已经完成李博文老师副型课程的五轮复训,同时也讲解过多次副型沙龙,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成);
3、首次系统讲解18种侧翼,阐述侧翼的原理,提出“阴阳理论”,并详细讲解18种侧翼的核心侧点、特征图、两翼特性对比以及代表人物案例等。(此时我已经研究侧翼近两年,并有大量的实战训练和咨询基础,结合国际理论派的研究整理而成);
4、初步概述18种动态变化的原理、特征以及健康层级的入门。
第二届阶段II(2.0版)改进内容:
1、将阶段II增加到3天2晚,丰富了副型、侧翼和动态变化的内容,改善了1.0版的阶段II的过于紧凑仓促。
2、对侧翼和副型的纷繁芜杂的枝叶特点做提炼,并在教材上标注。
3、首次增加了“动态变化哲学”的内容,将九型动态变化的寓意上升到哲学层面,补充了趣谈动态变化内容的“七言诗”。
第三届阶段II(3.0版)改进内容:
1、副型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副型的27种分支的描述,增加国际理论派的副型内容,包括了每种副型的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
2、侧翼部分。进一步完善了国际理论派关于18种侧翼的内容,丰富了侧翼描述。
第四届阶段II(4.0版)改进内容:
1、副型部分。增加“副型短板”的内容,让学员更加清晰看到副型对成长的启迪;
2、侧翼部分。增加侧翼的延伸规律——首次系统讲解“镜像效应”、“半圆规律”和“角度定位”;
第五届阶段II(5.0版)改进内容:
NEW 1、动态变化部分。
大幅度增加动态变化部分内容,详细描述各类型动态变化状态,并结合核心机制进行讲解,首次将“整合-解离”和“放松-压力”分开讲解,并对整合哲学更为详细讲解与讨论。
NEW 2、副型部分。
对副型描述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整合国外九型各派版本并加以提炼)。
NEW 3、侧翼部分。
侧翼讲解更加关注型号的核心动机、防卫机制和翼的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清晰指引学员寻求翼背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