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太过于灵性吗?!作为一个人活生生的人,当我们除了灵性圈人士,不再认识什么“外面”的朋友;除了灵性话题,再没有其他可谈的;除了跟灵性有关的事情,对生活的其他部分不再有兴趣……那么,我们已经陷入了对灵性的执著,或者试图在灵性中逃避一无所成的世俗生活。
有些朋友,不经意间会用灵性的观点、术语和态度去攻击别人,这些种攻击体现为评判、劝导、不屑、指责……这样的攻击对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来说,是尤其难以忍受的,它会被视为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和变相的指责。在遇到矛盾时非但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而且会加深彼此的隔阂与成见。修行的关键是自己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些灵性的观点,并把它们活出来。
如果你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灵性”的生活或试图去过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都OK,那是你自己选择。那是一种修行的情境或生活的方式。也许你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有更多的领悟和收获,也许这只是你建立的一种新模式、新习性。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不是惟一的修行途径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因为各自的因缘造化去经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尽管它们会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但都是值得尊重和接纳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修行,不用剃头,没有制服,没有戒律,不崇拜任何神灵和偶像。甚至连共修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做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做饭、洗碗、缝纫、种菜,盖房子等等,即使是外人来观摩也看不出任何他们想象中的修行的痕迹。但每个参与共修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在内在挣扎着保持清醒保持专注保持觉察。
作为一个修行者,在生活中周围的人可能看不大出你有任何的“异相”,而且别人越是看不出你在修行你的段位可能就越高。因为你不再执著于外在的形式,因为你可以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转化为修行的资粮。修行越是有进展,可能你就越发地不需要让别人知晓。当你能够更加保持觉察和更多地看到自己,你就能够更加专注地把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事情做好,你也就越能感觉和照顾到周围人需求。在别人眼里,你仍然是你,但是在心里面你清楚你是谁,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回到生活,投入生活,脚踏实地地生活。带着觉察,让你的灵性在生活中获得滋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