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的绝望——林嘉文的死敲响5w4理性自杀的警钟

傅铭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每一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林嘉文也一样,他选择了死亡。从他“最后的话”中知道,他是深思熟虑的、理性的、选择的死亡。一个十八岁的大男孩告诉世人他“深思熟虑的理性的选择了死亡”。他也告诫世人,他不屑把自己的死让与后人评说,而是以他的解释为准。


在他的遗书中,渗透着他对世界的看透式绝望(太没意思了,或者太苍白了,我不屑活着)。


是什么导致一个大男孩对生活如此的绝望呢?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男孩对这个世界的深深敌意呢?


是什么导致了他用死亡,巨大的攻击了这个世界,也完成了自己的终极自恋(自杀)呢?


是什么导致了他对父母的自上而下的评点式攻击和情感隔离,而我们却看不见他对父母深深依恋与感恩呢?


当然,他也曾经在他的老师李裕民家里感受到过温馨和安稳感,但这些温馨和安稳,却杯水车薪,也无法让他流恋世间!


他热爱思考,喜欢追索,即便是他最喜爱的历史,是他逃避孤独的地方,但也没有留下他的生命?


所有的这些,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的人格,如果我们从九型人格的角度解释一下的话,林嘉文作为5W4健康层级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或处于抑郁障碍之中!一切如程序一样控制着他。即便表面上看是他选择了死亡,而不如说是小我选择了死亡。他看似有意识其实是无意识,尤其是当抑郁的乌云笼罩着时。


5W4作为反偶像主义者,他们喜欢几乎“反”着看待一切(所谓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问题),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独到的视角,非常抗拒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各种组织体系,容易迷失在自己头脑的图景之中。他们容易成为天才,也容易成为不切实际的另类。



我们看看林嘉文,他完全活在他以为的头脑世界当中,然后做了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自杀)。一个高中生,本应以考大学为首要任务,而他却出版了两本历史专著(不知道是不是算得上不切实际)。他抗拒着强加在他身上的组织体系(对学校体系的看不起)。


他几乎“反”着看待一切,声称他看到了太多的虚假与虚伪,声称他看透了生死,并选择了以死来“反”对这个世界,他连父母也是“反”着看的(像父母的父母一样)。这种“反”着(站在更高立场或层次上看问题),让他自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竞争者的位置,构成了他的存在感,构成了他的自恋。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存在感来自他内心深处对世界的敌意和抗拒(敌意的反面是爱、是接纳和理解),这个敌意渗透的如此之深,以至于表现出来的是极端的理智。但这就是5W4的内心。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尤其是在不健康的5W4的内心世界中,他们无法感受到生命的鲜活和乐趣!他们看似理智!看似清晰!却藏着深深的无趣,也藏着一个黑暗(不公平或虚伪)的世界,他们和4号以及一对一副型的人一样,更容易抑郁。


诚然,林嘉文患有抑郁症,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将攻击转向自身,就像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言“抑郁者舍不得将刀枪剑戟朝向外部世界”,而是转向了自己。林嘉文在攻击自己时带有的超理智、超自恋的色彩,掩盖了他抑郁的程度。让他的自杀变得更加的隐蔽,不易被发现和也不易被治疗(4号的抑郁不似5号这么隐蔽)。所有的这些都带有5号对这个世界的深深抗拒。


而我们需要理解5号的这种敌意和抗拒。因为在5号的潜意识当中,他们认为父母双方都拒绝了他们(实际上可能没有拒绝,反而从旁观者来看会是爱),而这种深层的被拒绝感,转变为了5号性格对这个世界的敌意。


有这个敌意在,就容易攻击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孤独。这种敌意是很早的时候形成的,以至于我们认为这来自先天。但现代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学派通过数十万婴儿的研究早就证明了这一点,不是来自先天而是来自生命的最早几年。


也许大家会问,林嘉文的死难道就是一死结吗?


也可能不是。如果父母拥有足够的觉知,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性格,而在他们婴儿时期给他们更多的爱的话!如果中国教育体系中不那么功利或不讲什么思想政治而是开设更多心理学、人格课程帮助孩子们探索内心、提升觉察能力的话!


如果这个社会再多一些理解他们的人的话!如果他研究的不是历史,而是心理学或人格的话!结果也许不会出现。林的死与其说是他自己选择了死亡,而不如说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学校和父母无意识造成的结果。他还是没有做成自己。他给自己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本文作者:傅铭

九芒星九型人格认证讲师

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8岁史学奇才高考前自杀   绝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问题

【九型深进】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系统阐述九型人格侧翼理论

干货太多, 找不到文章怎么办?——值得收藏的九型汇总篇


欢迎广大九型人格学员、爱好者们投稿。

投稿内容与九型人格相关,字数300以上。

以Word文档发送邮箱136783681@qq.com

一经采用即可获得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