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九号的印象里,九号常常被认为是“懒惰”的,但其实,九号是“怠惰”而不是“懒惰”,那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怠惰”是抗拒外在的改变,他们可以睡觉,也可以忙个不停,但本质是一样的——通过“惯性的静止”或者“惯性的运动”来抗拒外部的一切影响,来保持内心安宁。
九号是防御机制“自我麻醉”,而“麻醉”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可以是睡觉、打游戏、吃东西、收藏爱好、看电视、看报纸,也可以是当“跑腿”、读书、聚会,甚至可能是“工作狂”,只要他们习惯如此,我也见过有个九号每天连轴转忙到深夜2点,但虽然很忙,几乎都是每天重复在做那些事,他未必有非常清晰、自觉的目标感。
所以,当九号活在“惯性”里,什么形式的“惯性”都是可以的,其核心是“惯性人生”,即一种不愿打破“原有状态”的稳定性,曾经有一位九号企业家说“如果你要让九号创新,或者变化,那么,你只要花几个月激励他养成创新或者变化的习惯,那么,之后不停的创新和变化,对于9号来说,也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新的习惯可能是做某件具体的事情,也可是一种不停的习惯。” 这就是九号的周而复始的“cycle模式”。
关于九号的成长,我们需要澄清的是,九号不是需要“动起来”,而是要打破自己的“惯性”模式,觉察自己因为抗拒而变得“心不在焉”,顽固地不愿投入现实,他们抗拒改变,每次抗拒的时候,就要看到这个抗拒,尝试和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我为什么会动不起来?我为什么必须按照我固定的模式?我真的在配合他吗?我对谁有愤怒?……然而,九号不仅迁就他人,就连对自己也是迁就的,如此一来,就会不认真对待自己内心发生的冲突,但是他们的这种心不在焉、表面接纳内心抗拒的“软抵抗”总是容易引爆他人的怒火,九号往往觉得“别人脾气也太大了,莫名其妙,我还没有怎样呐”,其实他们隐蔽的攻击性并没有被他们觉察,我当九号反复看到这个部分,才可能从“平静的惯性死水”中重获新生!
如果你想支持九号,就是要给他们明确的框架和流程,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做,鼓励他们去完成,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并给他们一个稳定的模板、框架,你不用担心他们的耐心,只要有了“1”,他们就可以周而复始地仿照、复制、循环到“100”、“1000”了,我们通常会觉得那些富有创新、敢折腾的人有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讲,九号这种周而复始的“cycle模式”,他们身上那种持久的耐力、不厌烦重复的永续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极其可贵的素质。
如果你是九号,请收藏本文,并对自己说——“我很重要!”如果你有朋友是九号人,请转发给他,告诉他——“你是值得的!”
(文/九型人格导师 裴宇晶)
相关链接:
近期课程链接: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