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拼命考一个好成绩?

九芒星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不知道广大的莘莘学子们都是带着何种的心情,奋战在考场上呢?以及在旁等候的父母,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不得不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高考时光。


      小编在高三,临近高考的时候得过抑郁症,中度的。当时不仅情绪崩溃,思维能力也受到了影响,读题都非常吃力,要读好几遍才能明白讲的是什么。在那段艰辛的时光里,感觉自己像发着高烧,仍被人流涌动着,跌跌撞撞地往前进,就是不能倒下来。


      回想起那段时光,真的挺佩服自己,也挺心疼自己的。这么一个脆弱而无助的孩子,在这毫无选择的选择面前,咬牙坚持,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如今也慢慢成长为一名咨询师了。有的时候,也会遇到和我之前经历很相似的孩子。看到他们还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苦苦挣扎,而没有得到适时的帮助。


     他们的症状并非突然出现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心理营养不够充分,导致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完整。所以当遭遇压力时,原来的豁口被撕裂,隐藏的症状被放大。各种应激症状出现了,比如:抑郁、焦虑、强迫、学习障碍等。


      这时候的孩子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成绩下滑,无法专注,思维迟缓或跳跃,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这些孩子一边面临严峻的心理状态,一边还在顶着压力前行,非常吃力。而家长却容易因为高考的压力,督促和责备孩子不用功,找借口。此时孩子就更加无助和自责,情况反而越来越差。此时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去正规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帮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因为


     高考并不是全部,孩子才是。




     

     想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段时间,见了一个朋友的学生。她是出国留学机构的,那个学生是他们的得意门生,暑假回国,回来休息两个月再过去。


      阳光利落的孩子,大四马上毕业了,聊天起来也是侃侃而谈,特别喜欢问问题,是个十万个为什么。成绩非常好,在美国一所有名的大学,学的是全美全美前三的专业,他在本科时候已经把研究生的学业也完成了。


     果然是牛逼的孩子,长见识了,我心里想着。一边感叹着教育真的可以改变人。


      回来在路上并肩走着,就聊起来了。他听说我是做咨询的,便有了兴致,开始问我一些问题。刚开始,这个孩子还是有些小心翼翼的,后来就慢慢说得多了。


      他的困扰是人际关系的问题,虽然他很优秀,成绩很好,也有很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是却一个朋友都没有。或者说,没有一个适合他的朋友。后来聊起来,我发现他对朋友的定义,简直就是对同事的定义: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可以探讨和钻研学术问题。


       当我跟他描述一下我认为的朋友的定义时,他陷入了沉思。”如果你不说,我都不记得朋友之间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的。“




     他出身在一个高知的家庭,爷爷是大学教授。他从小成绩优异,但是中考失利,考上了不怎么样的一所高中。在高中三年,他没交过一个朋友,每天努力念书,希望摆脱这个本不属于他的环境。他成功了,大学考得很好。考完以后,他才觉得他现在有资格去联系朋友了,虽然只有一个。


       他因为长期用脑过度导致有些神经系统的问题,身体会有一些症状。他说他无法享受其他的任何事情,无法放松,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学习。


       他担心,他继续下去会有更大的问题。


      讲到这里,我并不想抨击万恶的考试制度什么的,也不是说这个孩子有什么不好。而是想说,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让孩子活出更加完整的生活?


      我们是否应该把注意力焦点分散到其他的一些地方,除了成绩?




      我们是否更应该考虑: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和被爱?如何锻炼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这些都是应该被考虑的,而不是只有成绩这一个标准。


     很多孩子拼命努力取得好成绩的背后,也只是为了父母的一声难得的赞美和夸奖,这种有条件的爱本身就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因为我只有学习好了,妈妈才爱我,我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学习。这就切断了孩子对学习天然的兴趣和喜好,变成了一种任务和强迫,因小失大。


      我记得,有个心理学大师曾经说过:所有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的竞争。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强大而完善的人格做基础,我们如何能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仅仅靠拥有很多的知识吗?


       你的人格能承受什么,你就能享受什么。


       培养孩子健全而健康的人格,比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重要多了,也难多了。这需要父母放下姿态来学习,来反思,来理解孩子,做抱持性的沟通和交流,付出更多的陪伴和爱。花一些时间和金钱,上一些亲子和心理学的课程,还是蛮有必要的。九型是很好的了解彼此的工具,也非常值得父母学习。


      培养孩子是个技术活,而比这更重要的,就是在好好照顾孩子之前,父母需要去照顾那个住在他们心里的,没被照顾好的孩子。看到他被什么束缚住了,给他松绑,尝试去理解他,接纳他,拥抱他,当我们可以好好对待自己的时候,自然就知道如何对待孩子了。


     先解放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完整,然后让孩子也享受更加丰盛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