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来自九芒星十届三阶段的四号学员——鲁苇,她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从她温暖俏皮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她将九型觉察带到生活了的每一刻,每一个当下。
每一次的觉察,都化成了一颗珍珠,熠熠生辉。
第一颗珍珠—关于分别
一种浓浓的离别愁绪,是从九型课程的第四天早上开始蔓延的。
从4月到6月,在玄武湖边与太阳班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走过的14天里,感动与了悟总在发生。然而终于到三阶段课程结束的时候了,那样一份不舍几乎无处放置,以至于晚上下了课也舍不得去休息。似乎觉得只要无限延长这个晚上,明天的分离就不会到来。
然而,它还是来了。
就像个贪心任性的孩子,对于喜欢的美好的都不断留恋,固执地希望永远留在那样的体验中。“这是我想要的,而且我只要这样的!”,于是,当那些时光必然流逝的时候,失落感会加倍,会遗憾于为什么我总是失去。而与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相比,现在总不够好。
但也许真相是,那些已经发生了的,那些领悟、那些感动、那些拥抱、那些笑声、那些快乐…… 它们发生了、存在着、也从未离开过。它们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中,等着我们随时去翻阅和回味。更重要的是,下一刻又会有下一刻的精彩与美丽,我只需要相信并接着去体验,就好了。
穿越“伤离别”的黑洞,相信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奇迹,一直在发生。
第二颗珍珠--4与8的情感碰撞
想为这份觉察写一句开场并不容易。
很久以前,我以为一个双鱼座遇到一个天蝎座,应该是珠联璧合琴瑟和鸣,会和谐得不得了。可是现实却是痛苦与日俱增愈演愈烈;在了解了一点九型,看到书上的亲密关系实例中对4号和8号的描述后,庆幸的同时却更加困惑--理想与现实似乎有太大的差距;直到真的慢慢走进九型,并在不断觉察中才看出一点端倪,懂得了如果不成长,再匹配的型号都无济于事,甚至是更深的噩梦。
4号感情纠结中的激动痛苦至喜至乐实在难于言表,或者我可以描述一个4号和8号先生在生活中重复出现的场景:
4号:“你不爱我了!”
8号:“我怎么了?我做了所有的事情,可是达不到你的要求,是你对我不满意。”
4号:“那你不够爱我!”
8号:“我要怎么做才是足够爱你呢?什么都不做只满足你吗?”
4号:“我感觉不到,就是你不爱,我不要跟你在一起!”
8号:“你到底想怎么样?”
4号:“对,你就是不想和我在一起了!”
8号:……
这样的对话不断上演着。(8号表示以后可以不用吵架了,录下来每次听录音就可以了。)
在九型课堂上,各个型号的特质不断深入地被发现和解读。4号似乎喜欢沉浸甚至享受伤心的感觉,有时会用那份伤感强化自己的独特与美好身份;而8号的基本情绪是愤怒,有的时候他需要愤怒,尽管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于是,在这场情感拉锯中,4号不断制造着伤感的气氛,去勾引出8号的愤怒,而奇怪的是,即使4号说“我不想这样,太痛苦了”,8号说“我也不想这么大喊大叫、发脾气”,都不能阻止这样的场景一再发生。
更重要的是,每次4号因此大哭一场,似乎感到更舒服、彼此距离更近了;而8号也似乎在每次争吵后变得平和一些。现在我知道了,尽管表面上不想愿意,我们却在潜意识里强化这样的模式,似乎这样我们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4号对现实世界不完美的感伤需要用眼泪去洗涤,8号对现实世界不受控的愤怒需要用对抗去释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依赖自己的模式吧。
当看见这一刻,我就知道自己不会再滥用这个模式,也许伤感与愤怒之影的另一面就是感性与力量之光吧,若我们转身,4号的直觉悟性、内省、感受力、自我表达、想象力、创造力等特质,和8号的领导力、行动力、意志力、独立坚强、坚定果断、敢作敢当等特质,就都会如太阳般闪耀,照亮彼此。
带着这样的觉察,我回忆起那些一起旅行的快乐时光。8号会确定目的和方向,并会安排好一切,大刀阔斧地推进行程,4号则很随性地跟随,在旅程中4号总能发现8号看不见的美景,遇到一抹夕阳、一片新叶就会提示8号用相机去留住那个美好瞬间。(有时8号整半天也拍不出4号描述的感觉,就让4号自己来,4号就有点小迟疑--会想不一定会做呀!)
我并不知道这份觉察是否准确,至少于我是颠覆性的,因为那个体会非常震撼,我感觉似乎是穿越了一个好大的黑洞—伤感与愤怒的黑洞,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光明。捧着这颗珍珠,我想与更多有着类似纠结的伙伴共勉,也许接下来我还偶尔会重复那个模式,此时的释然并不表示100%的永远的释然,但我知道,此刻我是释然的。随着我们觉察的不断深入和细微,光一定会照亮影。
我非常喜欢这种很真实质朴又生活化的觉察,看完五颗珍珠,彷佛在看一部精彩的心理觉察微小说,很有意思,我们在九型课堂里把4号比做“牡蛎”,它们吸收各种泥沙——各种酸甜苦辣的感受,产生珍珠——经由苦痛等各种感受的智慧启迪。这也是为何作者把觉察启迪比作珍珠的缘故。
她的第一颗珍珠刻画出4号对“离别”的深度觉察,很多4号会陷入对离别的幻想中,有时候那过多的伤离别并非仅源于当下。
第二颗珍珠是关于现实,4号脱离了现实,通过与8号的对比,发现了4号沉溺于想象的觉察,本能区的8号会帮他们回到现实,走出自己自导自演的悲情悲壮剧,同样,第四颗珍珠也是在从9号的对比中看到生活就是我们创造的实相!但是我还有一个发现:作为4号,鲁苇充分运用了“比较”,4号通常喜欢“消极对比”,如果是在自我完善的路上,运用“消极对比”有助于自我完善,但同时是需要自我接纳,如此,这份“消极对比”就有了其正面意义,也是对我们性格模式的活用。
第三颗珍珠是关于完美的期待,4号会先创造一个理想情境,但是这来源于其幻想,所以,往往发生的现实不如预先的幻想,就会反而表现失常,这是对四号的一个深刻提醒:当我们总是追寻理想的美好,就会与现实的美好擦肩而过,成为完美主义幻想的奴隶。
第五颗珍珠是关于力量和长大,4号赖在孩童时代,为了索取更多的爱,然而最终会失望,期待弥补那些在童年未曾满足的渴望,是不可能的,赖在童年状态的4号无法真正满足,因为童年已经过去,反而会带来很多的干涉性的帮助,更加强化4号的“我很弱”,在被照顾的同时,加剧内心的不接纳,从而压抑了4号本有的力量和爱(特别2和8元素比较低的4号)。
最后,感谢来自广州的第十届专业班鲁苇的觉察整理,愿她的五颗珍珠可以给4号读者带来启迪,最后我也祝福所有4号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爱,在比较的同时,平等地欣赏自己和他人,看到当下平凡的美好。
连载继续中......敬请期待哦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