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看到我想看到的
感受我想感受的
而我以为这就是真实的
在逃避当下方面,每个类型都有自己的策略,而四号人采取的是用自己创造的悲伤等感觉,代替直接感受当下。这就相当于把过去的感受用心和脑混合系统保存下来,然后腌制成各种自己认同的感受,时不时拿出来咀嚼咀嚼。
他们不断回味过去的感觉,并沉浸其中。
这个时候,客观环境就变得不再客观,而是变成给这些感受配图的工具。不管外界环境是什么样子,四号都会代入那些熟悉的“感受”加以诠释。他们不再能够感同身受所有痛苦,而是有所选择,那些能够共鸣他所储存的感受的熟悉的“伤痛”,他才能感受到并引起悲伤等共鸣。否则,就会显得冷漠无情,完全感受不到!
此时的四号还误以为自己是在跟随自己的“心”,仍然充满感受,但实际上已经离“心”很远了!
我们知道,四号的防御机制是“内向透射”,就是把自己储藏的那些自己认同的来自“过去的感受”来解读当下发生的一切,赋予客观事物以自认为有意义的、美的、自己认同的及能够反映他的身份(“我是谁”)的独特烙印的感受。
此时,这些本来客观的人、事、物就会被四号内在这些感受放大、美化、神化并带有特定意义…这是一个极其精妙的“涂感”(对应于“涂色”)游戏,也是一种用感觉PS情境就是用过去的“受”配当下的“景”。这就使得四号人脱离当下,进入幻想,并在心和脑的混合作用下沉醉在自我世界,并信以为真。
“偶然间,发现自己有一种倾向,对于自己所见所闻,总想先给它PS一下,然后再附加点感觉和意义上去,这样事物就符合自己的喜好和品味了。然后自己就活在对事物的期待和失望中,而看不到事物真实的样貌了。因为事物真实的样貌也许并不如自己想的那般唯美,也许什么都没有,没有感情,没有意义,而我害怕面对的,只是那赤裸裸的真实罢了。” ——专业班四号学员
过去的感觉总是熟悉而安全的,尽管它充满了缺憾与悲伤。所以,有时候我们情愿相信自己是那个被抛弃的孩子,流浪在这个世间。而不愿意去感受,其实我们也是被爱着,被关心着,被支持着的。
有的时候,生命真的是一个选择,我们自己选择去看什么,去感受什么,去相信什么。
而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也是一种勇气。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