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二号助人型的朋友们!
1. 尊重人际界限,给他人留有空间,让爱在彼此之间自然流动。
“爱”是神圣伟大的,助人为乐也是你内在可贵的美德,但尽管如此,你付出的同时仍需要尊重人际关系的界限,觉察你的出手“搭救”是否有越界之嫌?这真的是别人所需要的吗?记住,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好意,给他人留有空间,有的人可能会更喜欢自己处理问题。当然,尊重你们之间的界限不是让你不去帮助他人,故意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是不要陷入他人的事物中忘了自己,尊重界限不会让你失去他人,反而会让这份爱更好地流动。觉察你对爱的不信任,和对“不被需要”的恐惧,倘若确信彼此的心已然成功连接,你又何须拼命朝他人靠近、靠近、再靠近呢?
2. 帮人不要太“无脑”和莽撞,理性权衡利害得失,做到“施与受的平衡”。
你在帮人时不要出手太快,不要不管不顾地冲上去,过于鲁莽有可能“帮倒忙”,还有时候需要“收手”让别人自己解决问题可能会让他更舒服,但这不是说叫你任何情况下都要控制帮人的冲动,只是需要保持一份清醒,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同时,在帮人之前要把自己当他人,把他人当自己,用理性而清晰的思维权衡一下你和他人之间的明显得失,这不是让你变得“自私、精明”,而是唯有“施与受的平衡”才能确保彼此关系长久幸福。
3. 花点时间去独处,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一起,坦诚面对自己助人背后的真实动机和需求。
当你觉得受伤、心痛的时候,不要急于继续加倍付出以换取更多感激之情,别人再多的感情之情也无法治愈你的伤痛;同时,也不要急于自我封闭,切断人际关系,成为自怨自艾的“心在滴血的圣徒”,花点时间去独处,感受自己的真实感受,请不要回避你认为自己不太好的那部分,坦然、诚实地面对自己助人的背后动机和真正需求。记住,真正的爱是发自肺腑的自然流淌,里面没有“牺牲”,更没有“受害”。
4. 不要把你的价值建立在他人对你的喜欢上,企图争取所有人的心。
即使人民币也未必每个人都喜欢,不要企图用你的“爱之蜜剑”征服所有人的心,你总是用别人对你的态度牵动你的心,太在乎他人对你是否喜欢、感激,那真的太累了。其实,实实在在地为自己和他人做一些当下的好事就够了,不要对那些尚未被你争取到的人念念不忘或心怀怨愤。
5. 学会表达你的需要、感受与渴望,相信并看到他人对你的爱。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那般善解人意,但也绝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学会表达你的需要、感受与渴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爱和情感的方式,可能由于性格不同,他们没有你那么热情洋溢,也不一定都能敏锐捕捉到你的需要,但请相信他们对你的爱,不要总是等待对方满足你没有说出口的需要,这样会让彼此失望,伤害彼此的关系,请看到他人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在为你付出,你才能获得一份心安,从而逐渐放下失望、忧伤、受害心理等情绪。
6. 更多关注“事”,不要因“人情”、“关系”影响了目标。
让“事”归“事”,“人”归“人”,有时候是法度为先,重点是要把“事”办妥,觉察自己的因人废事,情感用事,留意你的“法外施恩”、“借花献佛”对规章制度、公平及整体目标的破坏。
7 . 学会和他人互相依存,让爱双向流动,“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爱。
觉察你助人背后的那份“骄傲”——“我没有需要,有需要的是别人”、“我就是可以满足种种需要”、“我是付出者,你是接受者”,留意你为何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你也表达需要,你担心自己就和别人一样了是吗?你就没有那个“高人一等”的骄傲资本了。其实,付出者并不比接受者更伟大,真正的爱是双向流动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接受”哪有“付出”呢?学会在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和互动中流动,“接受”成全了“付出”,接受也是爱。
8. 了解你的需求,爱自己,你才会更了解别人的需求及真正爱别人。
一只无水的空杯是无法给人倒水的,所以你无法给别人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只有会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爱别人,请尝试与自己亲密相处,好好照顾自己,去发现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兴趣、感受、观点、立场及理想?留意你常常将你自己的需要当作别人的需要,所以当你努力关心和满足别人时,不妨去反思一下此时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当你越来越了解你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你就会更了解别人和别人的需求,唯有那个深感幸福、自我满足及全然真诚的你,才能真正发出普照他人的“爱的阳光”!
9. 大大方方地接受感谢和赞美,告诉自己你是“值得”的!
谦卑和无私不需要刻意压抑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当你对自己说“我做的远不够,不值得被赞美”、“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需要别人的感激”,觉察自己在压抑什么,也许你会发现你内心是渴望赞美和感激的,那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接受赞美和感激呢?告诉自己“我是值得的!”,同时,也要留意过分的谦卑是追求“我必须无私伟大”的表现,这恰是另一种骄傲。
10. 觉察无意识的逢迎讨好模式,连接内在感受,流露出真情实感。
觉察你总是不自觉地逢迎他人的需要、想法和渴望的倾向,当你开始奉承和讨好他人的时候,觉察一下此时你的语气和语调的变化,问问自己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吗?同时再问问自己你真正的需要、想法和渴望到底是什么?当你停止下意识地逢迎与讨好他人,你就有机会连接到你内在的真实感受,就会对他人流露出一份真情实感,这比不真诚的逢迎与讨好更能赢得他人的喜欢!
相关链接:
【咨询实录】你何苦要做“超人”?---献给所有的压力下的二号人
从“不求回报的利他主义者”到“身心失调的受害者” ——二号助人型的高层光辉及九个健康层级(九芒星译版)
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2017年最新九型人格课程安排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