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如何才能从对父母的爱恨交织中走出来?

九芒星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      本文来自于一位四号学员的提问:

    四号如何才能从过去对父母的怨恨中,化解出来?


       其实应该并非只有怨恨,而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感受吧。本文虽然讲得是四号,但是对其他类型,也会有一些启迪和帮助的。

    



     

     说到四号对于父母的情感问题,唐理查德的红皮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第四型人切断了与父母双方的联系。在孩提时代,他们既不认同母亲,也不认同父亲。(“我不喜欢我的母亲,也不喜欢我的父亲”)他们因父母的婚姻问题、离异、生病、甚或因为家庭内部的人格冲突而有过不幸或孤独的童年。在某些情形中,第四型人也许有相对“正常”、没有坎坷的童年。不过,哪怕是在有保护的环境中,他们也无法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自己:他们觉得父母看不到他们本然的样子,或者他们的父母寄托于他们身上的东西与他们自身完全无关。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忠告和反应,在他们看来,只适用于一般状态的孩子,而不适用于自己。由于缺乏确定的角色榜样,第四型人在孩提时代便把从内心寻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作为建构自我认同的信息和基本源头。


更多内容请戳:

【大师经典】四号是怎么炼成的?——听大师谈四号的童年


      四号的人,由于小时候并没有被父母真正地看到、听到、感受到,父母并没有如其所是的支持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所以在四号的心底,其实藏着对父母一份深深的怨恨。以至于他们在成年后,寻找伴侣的时候,仍然在寻找完美父母的样子。






        那如何化解这份情愫呢?


     四号得问问自己,你愿不愿意化解?四号的人并不愿意让自己那些痛苦随风而逝,因为他觉得如果这样一笔勾消的话。那父母就不知道自己曾经所遭受过的那些伤害了。


     所以说对于四号的孩子来说,他觉得父母疏远了他或者说没有很好的照顾他、理解他。所以他从小就觉得很孤独,但请注意这并不代表父母真的对他很差,也许差,也许不是很差。而是说他觉得父母对他的照顾或者说对待他的方式,没有足够的尊重他的个性,没有看见他真实的那个样子。


     所以,四号跟父母的态度,并不是憎恨而是疏离。



     疏离是什么意思呢?疏离就是他既不彻底的恨也无法彻底的爱,他们的关系是断裂的。在我们的观察里,几乎所有的四号在跟父母的关系上都是回避,是远离的。


     我们知道,疏离是为了防御亲密的。在潜意识里,四号和父母的的距离是非常近的,是非常亲密的。他们对父母有高浓度的爱和期待,期待他们有一天可以如其所是的看到他们,允许他们,鼓励他们;同时他们对父母有高浓度的恨,他们恨父母的忽视,恨他们的控制,恨他们无法让自己自由的生长。这样的两种情感,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带给四号一种绝望和混乱的感受,所以他们干脆用物理上的距离(远离父母居住),以及心理上的压抑来处理这个部分。



    那四号如何才能化解这份怨恨以及隐藏的期待呢?


    四号的情感是卡在了小时候,身体上已经长大的四号,心理上却从未上大。那个受伤的小女(男)孩,一直站在原地,孤独的守望。四号的人总希望现在的父母,能够穿越时空,去照顾和安慰那个自己,给予他们从未得到的爱。而换来的总是失望,失望,失望。


    于是他们假装放弃了希望,不再对别人有所期待,自怜自艾,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但是这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救赎,反而让他们觉得越来越孤独。






     

     一个理想的父母是不存在的,以前你的父母做不到,以后他们也做不到。他们就是这样,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四号最终的出路,就是成为自己的父母,用这个长大后的自己,去关怀小时候那个孤独的自己。我们开始承认自己对父母的恨,因为他们真的做得不好,他们并不完美,甚至有些方面很差劲;我们也承认自己对他们的爱,仍然对他们有深深的渴望、期待和幻想。


    我们看见自己哭着把手伸出来,但前面除了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

   



     也许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认清现实,然后接着上路。


     除了我们自己,谁还能沿着那条隐秘的道路,通往小时候的记忆?除了我们自己,谁还能天衣无缝的满足原先的期待和需求?


     学着用自己所期待的爱和关注,去喂养她。也许在你的陪伴下,原先灰暗的记忆,会因此而点亮;原先独孤悲伤的背影,在摇曳的烛光中,添上一抹笑容。


     我们是自己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陪伴者。如果你愿意,打开那些尘封往事,让那个孩子尽情的倾诉,尽情的哭闹,尽情的宣泄,那你也就不再孤独了。


     在九型人格中,四号的象征就是涅槃的凤凰。在赤焰的炙烤中重生,在痛苦的磨练中,创造出新的生命。所以,在唐理查德的书中写到,每一位四号都需要做自己的父母,去重新编写自己的人生。





        

        最后还需要澄清一点,我们并不需要和父母和解。

 

       记得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并不需要在表面上和父母和解,我们需要的是和我们的内在父母和解,这样就够了。


       好好的照顾自己,爱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把内在父母塑造成支持性的养育者,而不是你童年时期所那个曾经忽视你、指责你的人。


        如果你还是放不下对你父母的怨恨,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现在还太孤独,没有办法去承受这些。所以,我邀请你,经常去看看和接纳自己的感受,而不再是压抑它们。当你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时候,你就拥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了。


       祝好。


近期课程:

【金牌课程】《裴宇晶博士——知己知彼的人性智慧》2017新春特惠哦!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人际沟通高级应用班——职场与亲密关系中的九型人格》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最新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