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又是新的一周了,大家周一好啊~~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强迫症和强迫性焦虑这个部分。其实,如果真的说起来,人人都有一些强迫症吧,只不过症状的大小,程度不一而已。其中,六号同学的强迫性焦虑问题比较多,感受比较深,其他型号的小伙伴也可能会有,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那些画面就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
小编的蓝朋友就是个六号,先用他的光荣事迹举个栗子。
在一个春光明媚下午,我们穿过梅花山到明孝陵去玩。第一次去明孝陵,感觉,哇,好壮观。那些姿态各异的树以及高高的城墙特别吸引我,于是我噌的一下坐到了城墙上,欣赏起了美好的夕阳。
城墙大概有六层楼高的样子,最上面是凹字形的,城墙外沿还有大约半米宽的横墙,大概是为了防止游人掉下去的。
他一脸紧张的走过来说:你赶紧下来吧!我看着你坐在这里,手心一直在出冷汗!我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你从这个城墙上掉下去的画面!
我说:完全没问题的啊,各种保护措施都有,怎么掉的下去呢?
他说不过我,只能作罢,不过只允许我呆几分钟。为了防止那种扑面而来的焦虑感,他默默的退到了很远之后,在那边等我了。
身心共谋营造的真实感
我们无法劝一个焦虑的人说,不用担心,是你想多了,淡定淡定。
因为这种焦虑不仅是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肌肉紧绷,脑海中的灾难性画面更是停不下来。这种身心结合的焦虑,带给人一种分外“真实”的感觉。不行了!它真的会发生!我必须做点什么!逃跑!或者攻击!
在恐惧和焦虑的时候,人的注意力范围是很狭窄的,他只能够看到一部分的现实,而看不到整体。而这种强大的,吞没性的身心焦虑症状,会像一股又一股的巨浪一样,推着当事人去行动。在这种强大的推力下,当事人只能采取回避或者攻击的方式,来快速应对。
稍微体验过强迫症的人,都应该会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无法控制的想法不断的侵入你的头脑,激发你的焦虑,逼着你采取那些惯性的行动。似乎只有做了那些事,才可以缓解那难受的感觉。
你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下套的
那那些幻想究竟是否是真实的呢?
不知道。
谁也无法预料,它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就像我在城墙上坐着,到底会不会一不小心掉下去呢?也许真的会,但更多的可能性是不会。
从我的角度来说,掉下去的概率和安全的概率,大概是0.1%比99.9%。问题是,你为什么要盯着那0.1%的可能性,而完全忽视了那99.9%呢?
这就是选择性注意的问题了。
选择性注意就是我们在面对庞大而完整的信息群的时候,会有倾向性地选择吸收一些,而忽略另一些。比如,我就选择盯着看那0.1%的危险性了,而忽视掉了99.9%的安全性。
好,在选择性注意之后,下一步就是灾难化解释。当我们的眼光聚焦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何解释它。当你给这0.1%加上一个非常灾难化的解释时,有图有画面,太真实了。要知道,每个人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都会出现基本的生理反应的。心脏加速,呼吸不均,手心冒汗,这些都来了。然后这些又反过来证明之前的解释是正确的,然后下一步的行动就发生了。
他退到了城墙外几米远,并选择不再看城墙一眼。这个就是最后的安全行为。安全行为是我们应对焦虑的方式,它让我们感觉好一点,但这种回避的行为是维持和加重焦虑的原因。就像强迫症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洗手来回避强迫的感受,但是这种行为本身是加重了强迫症的。或者人际关系敏感的人,常常回避社交,通常会更加加剧他的社交退缩的行为。
所以,选择性注意+灾难化解释+身体反应+安全行为,这就构成了闭环链,让人困在强迫性的焦虑之中。一遇到刺激点,就会触发,惯性运行,难以自控。
怎么破呢?
其实源头还在于选择性注意,你为什么偏偏选择那0.1%?
因为你想不断体验这种感受,这个我们叫做强迫性重复。
当我们小时候曾经体验过某种东西时,长大之后我们还会不断创造机会,让自己再次体验它。如何做呢?就是从庞大的信息群中,筛选出适合促成这种体验的信息,并吸收进来。这也就是忽视99.9%,而选择0.1%的原因了。
与其说这是一种感受,不如说这是一种情结。情结是有生命力的,透过不断的重复体验它自身,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它太过强大的时候,它可能会打败你的意识,直接操控你的生活。就像重度的抑郁或者强迫症患者,他们很难从中走出来,就是因为那些感受太强大了,而且不断地在被体验。
当我们沉溺在某种感受中的时候,或者不断创造情境去体验那种感受的时候,就是在滋养情结。
怎么破呢?+1
那怎么破呢?
首先,睁开眼镜看一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只有那0.1%?你愿意看看那99.9%的可能性吗?愿意接受和原来不一样的经验吗?愿意去冒险尝试吗?
其次,准备好承受一定程度的焦虑。当我们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或者选择时,我们就开始了冒险。冒险就意味着有风险,有风险,就有焦虑。
治疗强迫症和焦虑症一种很好的方式,叫做暴露治疗。意味着把你逐次暴露在你觉得会威胁你的事物的面前,让你脑海中的焦虑出现,并不做安全行为。这个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焦虑,但只有慢慢学会承受焦虑,并通过现实检验,才能发现糟糕的事情不一定会发生。症状和自我掌控感渐渐增强。
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所以,成长从来不是舒服的。成长意味着放弃,放弃你牢牢抓住的熟悉的感觉和经验,投入到更真实的世界中去。
我曾无数次的悲伤,在告别以前缠绕自己的心痛而不被爱的感受时,仿佛从生命中抽走了什么,竟也有无数的不舍。所以,即使是再不好的经验,跟它们告别时,也会有难舍难分的感受。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离别,你的生命中又如何填充进去新的经验呢?如果不睁开眼睛看看,不打开心感受,你怎么能体会,你其实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呢?
共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最新课程安排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