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现实的联系,要比爱与情感的联系更为紧密。
真正爱一个人,甚至不惜冒牺牲关系为危险,为代价,去帮助一个人,才是更加真实的爱。
爱是希望被爱者更好,更坚强,更独立。爱有时就是以退出某人的生活来表达爱。
真正的爱,绝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取他们不愿意付出的东西。
——唐理查德
在昨晚的荔枝微课上,裴老师带着大家深度解读了二号。整场都在讨论关于无私的爱和隐蔽的恨,关于强迫性的付出和委婉性的索取,关于真实和虚伪。
二号是很矛盾的类型,他们“无私”的为别人付出,却又不接受别人的付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却又对自己的需求难以启齿;他们一方面对别人表现出满满的爱意,另一方面怨恨和不满似乎始终占据着他们的心头。
为什么我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却总想远离我?
我记得,有一次去外面上课。有一个女孩,她每天都会给我们带一个大蛋糕,价格不斐的蛋糕。没有人要求她,她主动带的。第一天带,大家都很感激她,但她似乎很不好意思,连着说没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似乎变得理所应当。越来越少的人去感激她,也不再关注她。
老师问她:我们很感谢你给我们带的蛋糕。但是你在带之前,有没有想过要问一下大家喜欢吃什么口味呢?
她说:没有。
老师:所以,其实你并不关心我们真实的需求,你只是在满足你喂养别人的需求,是吗?
她说:好像是的。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爱,但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可能只是在闭着眼睛付出,而忘了关心对方需要什么,渴望什么。付出完之后,如果对方没有回应,又心生不满: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应该回馈我一点什么?
我们可能去忙着满足很多人,照顾饮食起居,带他们出去玩乐。但是却从未真正看一眼对方的需求。就像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各种高级的东西,上各种培训班,出去旅游或者玩耍,但情感上仍然是缺失的。当他想要为你付出,帮你做点家务的时候,你是不是推开了他?当他想玩泥巴而不是乐高玩具的时候,你有没有允许他?当他想要离开你的保护,去冒险和犯错的时候,你有没有支持他?
当我们只顾着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别人的时候,想一想你是否真的关心他,还是只是想满足我爱人的美好感受,却没有把对方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实体。
一个自我忽视的人,是看不见别人的。一个自我忽视的人的爱,注定让人感觉浓烈而孤独。
在这种爱里面,我们会感觉很分裂,明明看起来很爱我,而我却只体验到了被忽视。
爱可以消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给人融合的亲密感。但是过于浓厚的爱,往往带来伤害。
因为未分化,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个体。
这种爱是处于母婴关系前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我想要什么,你都知道,而我不必说出来。我的一举一动,你都能够发现,并回应。也许这就是二号总是混淆了自己的需求和别人需求的原因,我的需求不必说,你应该知道,你的需求,也不必说,我自然了解。
二号太渴望这种母婴式的高度融合的状态,但我们都不是婴儿了,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办法完全一致怎么办?那就只能纠缠,控制,共生在一起了,相爱相杀。
有一种东西,可以帮助我们从浓厚的爱中分离出来,而这也是二号不太愿意去面对的。
那就是恨,那些对他人负面的情感。
爱一个人会把关系拉近,而恨一个人会把关系推远。恨是一种向外推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人升起的厌恶感,讨厌感,失望感的时候,就在你我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让我们体验到自身和对方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拥有各自不同感受的个体。我们可以开始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渴望、期待和需求,感受自己的不同。
真实的对他人的负面情感,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是自我,并开始独立发展它。在我们对别人失望的时候,在无法掌控别人的时候,不如转向自身,看看自己的期待是什么,需求是什么,可不可以自己满足呢?
当我们对自己的需求足够的清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需求别人可以满足我们,而有些需求,别人也无能为力。
这些真正的失望能让人成长,继而就是哀伤,哀伤自己必须放下这份期待,独自上路。
开始爱自己吧。
首先就是尊重自己所有的感受,包括爱以及恨,以及自己的不完美。
承认我们的感受是波动的,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有时候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无条件的付出(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对别人关心、照顾和体贴;我们有时候不爱,不想付出,不想关心,不想照顾,你们自己去承担吧;同时我们也有魔鬼的一面,有自己的攻击性。我们可以讨厌别人,可以憎恨别人,可以表达不满,也可以离开对方。
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是变化的,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不会因为自己永远善良而被爱,而会因为真诚而被爱。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需求,面对自己就是一个复杂的、不完美的、好坏交替的人。
当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看到别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而爱,在某个时刻,自然而然的会发生。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些发生的时刻,好好的享受它,贴近它,拥抱它。
就够了。
微课链接:
深度解读2号的核心模式——跟裴宇晶博士读唐理查德大师著作
解读书页:56-60页
(从56页“关键动机”开始到《敌意与认同》部分结束)
课程时间:2017年3月6日 19:30-21:00
(60分钟讲解,30分钟答疑)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听课)
您可单独购买这个系列的微课,共十讲。
购买会客室更优惠哦!戳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最新课程安排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