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课堂上,有不少同学反应过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二号的妈妈或者长辈常常会有一些躯体疾病,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是什么问题,让大家很是疑惑。
记得之前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老师讲过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女士,长期失眠、头痛,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的程度了。她的老公不得不频繁的从外地赶回来,陪她去医院检查、看病,但奇怪的是,医生找不到任何生理上的病症,一头雾水。于是介绍过来接受心理治疗。这位心理咨询师在和她的沟通中发现,每当这位女士的丈夫回家来看她的时候,她的症状明显好转,睡眠正常了,头疼也消失了。但是一旦他离开,她就症状加重,头痛失眠无以复加,不得不召唤回丈夫才行。
后来,经过咨询,发现这位妻子其实非常渴望丈夫能在身边陪伴,但是又考虑到丈夫前途的发展,于是压抑了自己对丈夫的需求。一边是独自面对孤独的生活,十分渴望丈夫的陪伴;一方面是为他前途考虑,不想因为自己耽误对方。在这种冲突之下,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坏妻子”,又满足能让丈夫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愿望,这位女士在无意识状态下发展出了这种躯体症状。使得其丈夫不得不回来照顾他。
我生病了,那我也没办法,你就不能离开我了,请陪在我身边。
还有一些例子,课堂上同学讲的。
还有个二号妈妈,女儿都四十多岁了,还没出嫁,和妈妈住在一起。女儿表示受不了了,表达想要搬出去住,学着独自生活。这位妈妈嘴上同意了,可是搬家前几天却突然病倒了,下不了床。于是,女儿的独立计划也就此搁浅了。
还有一个妈妈,一到住院的时候就很开心。别人去住院很难受的,她不是,她好像很期待,心情也很好。特别是大家都过去看她的时候,她就特别开心,精神十足。一回到家,就蔫了,身体又不好了,如此反复。
在课堂上,我们讲过,二号的防御机制是:压抑,特别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不表达。二号其实是特别渴望别人的关注的,平时的时候,他们通过付出来换取别人的感谢和爱,但是他们嘴上从来不说。
因为他们不表达需求,别人也就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但是二号又想要别人猜到他们的需求来满足他们。于是二号常常用过度付出,让别人产生愧疚感的方式来取得补偿,结果换来的是别人心不甘、情不愿的陪伴。二号常常用付出来控制对方,而这种不恰当的,不算爱的爱,会让对方感觉窒息和束缚,想要逃走。
在面对即将失去的关系时,二号会再次感受到不被爱和不被需要的恐惧。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二号往往会发展出一些躯体化的症状,来挽留对方呆在自己身边。在健康层级理论里面,其他型号到不健康状态,常常是攻击自己或者攻击他人,但是二号经常是把自己搞生病,搞得完全瘫痪,完全需要别人照顾的状态。
嘴上无法表达的,就用身体来表达。
所以,我们亲爱的二号,请多关注一下你自己,多关注一下你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
在刚开始的那个案例里面,经过和心理咨询师的沟通,那位长期失眠头疼的妻子意识到了,原来是自己非常需要丈夫陪伴在身边。咨询师也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期待,于是她鼓起勇气和丈夫表达了。没想到,丈夫竟然很轻松的就答应了。他丈夫说,之前他的妻子好像很独立,对自己也没什么需求,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可有可无。但是当妻子表达她很需要他在身边时,顿时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也很乐意去满足妻子的需要。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好了。现在那位妻子的症状都消失了,丈夫回到本地工作,前途也并没有因此而受损。
所以,如果二号一直不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他们内心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的。如果你不表达,你就100%不能被满足,但是如果你表达了,至少就有50%的可能性被满足。试想一下,一个经常表达需求的人,他就经常能得到满足,那他就很开心啦,就很满足啦。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就是自然而和谐的,是相互滋养的。
所以,学着用嘴,用语言来表达你的需求吧!
请相信,如果你愿意表达,别人还是愿意来满足你,愿意来爱你的。
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彼此需要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最新课程安排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