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学完九型就开始比较了,特别是学得深一些同学的就开始比较层级。
“那老师,我是第几层啊?你看我是三层,他四层”。好像我的层级比他高,就比他好。
其实,所谓的高层次和低层次是什么意思?层级其实跟你的觉察程度有关,如果你的觉察程度高,你就能细微的觉察到你的性格模式,你就比较自由;觉察程度低,你被性格模式牵着走,不自由了,仅此而已。
而且你今天上午可能在第三层,到下午你就第六层了,都有可能。比如突然跟老婆吵了架,你就可能到第六层级,说一些你自己都不能原谅的话。然后呢,第二天上班领导表扬了我,准备把我升为经理,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个时候层级立马提高。因为他这个时候正能量爆棚,他状态自然就好。然后回家被老师请过去了,小孩儿又犯错误了、在学校调皮捣蛋,状态又立马降低。所以我们的层级被被动地推来推去,开心的时候层级就高,不开心的时候,层次就低,就像波浪,每天翻几回。
那么一般来说,在三阶段课程上,很多学员会体验到比较高的层级。特别是三阶段的时候,你会达到这个型号的高层级,但是也只是暂时达到,但是你至少明白了那个卡的点在哪儿。你下次自己去达到的是不是就会了?但是不保证你不下来,你肯定会下来,但是你上去的速度一定比之前快一点。我觉得所谓的高层次的人,其实就是他上来的特快。一下子就觉察,就好像他从来没有下来过。我认为人一定是波动的。
层级可以起伏波动,但是有一点,你不能被它推着走。你要能带着觉知地上来。比如说突然掉层了:“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差!我不是学过教练技术,我不是学过NLP吗?我不是学过九型吗?我不是学过家庭系统排列吗?我学过那么多东西,我怎么现在还这样?”有一个人说“我啥都没学,我状态比较好。”
但是这个学过的还是有用的,他至少有一个觉察的意识上来。他就上来了。你不要跟另外一个人比较“我的状态、层次比他高。”不一定的,你今天比他高,明天就有可能比他低。因为他也在波动,你也在波动。说不定一个老师比一个学生有的时候层次低一点?有没有这个可能?有,只是概率小一点而已。
所以一个老师能不能接受他一个老师比他的学生层次低一点?如果他不能接受怎么样?他就会装。“我怎么是低层次的,是行,我得高层次的。”那就完了,他本来觉察一下,就好了,他要装,他一装就卡那儿了。
层级不怕波动、怕卡。
再大的大师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要掉层,但是不同的是,他上得比较快,“咵”就上来了。有的人呢,后知后觉,花了三天的时间上来了。有的人呢,花了一年,“哎呀,失恋了,这个家伙伤害我太深,永远不原谅他,我要恨他。”还有人呢?“此恨绵绵无绝期,我做鬼也不放过他。”一辈子就卡在这个层次,然后死的时候带着遗憾,“你要给我报仇啊!”所以这就是卡住了。
你说你今天心情不好、层次差了,那个没有关系的。那你就掉着吧,掉着就可以,掉了之后你就觉察“我现在状态好像不好!为什么?”去觉察一下、看一看自己,也不要批评“我怎么状态又差了?”差了也没关系,不怕波动,怕什么?卡在这儿不动了。
还有人说“我在一直在高层怎么办?我要一直在最好的状态。”那不太可能!因为你要不体验那些酸甜苦辣,你怎么去感悟那些东西。所以你必须要下来。我们佛家有一句话:“化烦恼为菩提。”有了烦恼之后,我们不把它变成智慧,那不是白烦恼了吗?
所以我就特别欣赏一个大师,我最怕的是我死的时候,我这一生对我不起我所遭受的苦难”。就是这些苦难其实帮助我们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裴宇晶博士最新课程安排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