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真的“跟着感觉走”了吗?

九芒星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你所谓的真实感受

也许只是不断回放的老电影

live in the memory



 四号为了个人化的自我身份认同,总是用“我”驱逐“非我”,那些属于“我“的部分,不断地打击、排斥“非我”的部分,所以他的内心像一场驱逐战,就好像一个自以为高贵优越的民族驱逐其他民族。所以,四号人对自身的特质厚此薄彼,企图强化自己某些认同的特质,排斥那些自己不认同的部分,所以他的内心就成了一个内战的战场。


为了这些认同的特质,他们给他们冠以很多美好的词汇,“我是真实的、纯粹的、有悟性的、不媚世俗、有深度、有品位、内省、敢于做自己……”甚至用想象来强化,用个人故事来赋予意义,然后就觉得我的这部分如此的活灵活现,是如此的真实。


同时,四号对于“非我”部分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为了那个特别的“我”,费尽心机的去强化某些符合“我”的东西,否定另外一些不符合“我”的,并且到处寻找与周围人的不同,然后在差异中寻求认同,然后自己认同的特点强化自己的身上,这就是四号的妄想分别。



为了那个虚幻的“我”,四号对自己的情感、感觉都是挑选的,其实“跟着感觉走”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四号仅仅是跟着认同的感觉,而拒视那些不认同的感觉。四号选择自己的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认同得,认为能够体现我是谁的那些感觉,而拒视了其他的感觉,所以四号的感觉是腌制的,已经不是活生生的当下,不是基于对现实的反应,而是一种存储。


如果他们认同了悲伤,他们就会用音乐、文字、故事来赋予这个悲伤更多的含义,反复强化这个悲伤,如果他们认同他们是悲壮的战士,他们就会寻找悲壮的证据,去强化这些证据,沉静在悲壮之中。实际上他也可能有其他感觉,但这些感觉就会被他筛选掉了。


    所以四号的问题是就跟那个磁带的录音差不多,一遍又一遍的录下来,一遍一遍的回放,本来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这种感觉,可是他们会让自己处于自己认同的感觉的笼罩之下,体现“我是谁?”这个身份。如果只是回放电影还好,最要命的是在内心当中重复播放这种感觉,并且在内心当中来赋予这些感觉意义。


所以四号对于自己特别有感觉的那个电影、片段,常常一遍又一遍的疯狂回放,想去完美体回味他认同的那个感觉,所以四号不仅对他人,连对自己的感觉也有极强的分别心,对自己也拥有的特质也分别心,所以四号的分别是比较显著的,所以他们才需要平等、沉静。



如果你的人生就活在回放中,那你就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当下了。所以你跟随的那个感觉到底是什么感觉呢?“跟着感觉走”本身是正确的呀,可是你跟随的那个感觉它不是真实的感觉呀。它是过去的感觉!


如果你的感觉是基于当下,那你跟着感觉走是无比正确的,但是这个感觉不是基于当下产生的。所以真正的需要觉察的是在这里,并不是我们“跟着感觉走”有问题,而恰恰是我们并没有跟着真正当下的感觉。



四号无论对自己的感觉、特质还是对他人的特质,都需要做到不去强化这些,弱化那些,不去强化一些,屏蔽另一些,不去非得制造出横空出世的独特的我,这个独特的我也太辛苦,也太不真实。


高层次的四号最终会明白:所谓的“我”和那些不是“我”的特点,都是我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没有必要去拒斥的,甚至很多特质是共同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的。


我是谁?独特是不需要努力的,我的特别是不需要强化的,因为我们生而特别,本身就与众不同。


更多内容:

四号自我型:用熟悉的感受“PS”客观情境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