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被过度要求
却从未被过度“溺爱”
-
我:如果你可以给你的伴侣提一个期待,你最希望他改变什么?
友:那我会希望,在我们吵架的时候。他可以顺着我,哄着我,不要那么争锋相对。
我:即使你正在对他咄咄逼人,满口指责?就算他也是满腔怒火,委屈不已?
友:嗯。
在我攻击他的时候,我希望他能抱抱我。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自己从小到大,对父母的一个期待,虽然它从来都没有实现过。我曾多么渴望,在我犯错的时候,在我任性胡闹的时候,在我强装倔强的时候,我的父母不是那么一脸严肃地插着手指责我,给我讲遍大道理来纠正我。我好希望他们能摸摸我的头,一脸无奈又宠溺地叹口气,笑一笑:是是是,你怎么做都是对的。
也许,这个就叫做宠爱吧。
我们国人对于”宠爱“总有一种恐慌,就好像一宠就会坏事,就会不得了了,上天了。我是不是过度纵容他了? 他如果有错误,我不指出来,那他岂不是会堕落变坏?这种恐慌让我们拒绝付出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因为害怕溺爱,纵容所带来的失控。
所以,有一种感觉我们可能从未曾体会过,那就是: 亲爱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
就算你错了,就算你任性了,就算你无理取闹了,但我还是包容你,拥抱你。虽然有一点无奈,虽然还是不赞同,但是因为足够爱你,所以愿意容纳你。
不妨闭上眼睛,去感受一下这个感觉。当我自己去感觉的时候,我感到全身放松,有一种非常踏实,安心的感觉。我可以开始思考我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再担心自己是否可能会做错,做错了又会受到什么惩罚。
没有比拿着戒尺,守在门口等着我们犯错的父母更恐怖的了。而一个微笑着,在旁边准备茶点,关注着你的妈妈,可能是最让你暖心的。
对于这种“溺爱”,我们太缺了。
而我们担心的重点:这样过分的宠溺,会不会把人惯坏?
人本主义心理学给出了它的答案:并不会。
当我们在充满爱和接纳的抱持性环境下成长时,个体会向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们既可以独立,又可以依赖;既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失败了也不会一蹶不振。他们有一种心理的韧性,对于自己和现实世界的评估,都更加贴近客观事实。所以,真正的宠爱,其实并不会让人堕落腐坏。
那为何有人会有宠坏的现象呢?
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宠,只是外在的物质满足和丧失边界。很多人常常用物质满足孩子,给孩子花很多钱,来弥补他们无法给予孩子心理营养的事实。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他们有多爱孩子,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怎么会不幸福?
而真实情况是,有可能他们拥有一房子的玩具,但内心仍然一片荒芜。
链接,真正的链接,只有很少很少。在国内,这个可以被叫做共情,在台湾,叫神入。神入这个词很形象的表达了链接的意思,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全神贯注,就像进到了一个人里面,进去了,然后你和他就变成了一个人。你就能体验他的体验,感受他的感受。这个时候,两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份存在的链接,深深的相关联的链接。
而只有这个时候,融合才真正产生。父母对孩子全身心的关注,才真实被双方体验到的,孩子才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融合和接纳。所以,表面上的相处未必是真正的相处,一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也可能体验到持续的孤独。
最近看的一部小说《优雅的刺猬》里面,精彩地描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她从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到第一次”心理诞生“的过程。
勒妮。那是在叫我,这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说话时叫着我的名字。我的父母都是用手势或者咆哮来跟我交流,这位女子叫着我的名字,和我一起进入我未曾体验过的亲密感。我当时细细打量了她那清澈如水的双眸以及那笑眯眯的嘴唇。从此,她进入了我的心田。我看着周遭五彩缤纷的世界,在痛苦的一瞬间,我看到外面雨点敲打在窗户上,我闻到衣服潮湿的味道,我感觉到狭窄拥挤的走廊。我无神的双眼紧盯着她的眼睛,紧紧地抓住这个使我获得新生的女孩。
人们会错误地认为意识的觉醒和出生的时候是同时出现的,可能是因为除了出生,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其他的生命状态,五年来,一个名叫勒妮的小女孩,一个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一系列感觉的女孩,却活到连队自己及世界都毫无认知的状态。
”看这漂亮的眼睛!“小学老师又对我说,我的直觉是她没有说谎,在那一刻我的双眼因美丽而闪闪发光,反射出我出生的奇迹,如释放出千颗火中般炽热闪亮。我开始颤抖,我看着她的眼睛,找寻共享愉悦的默契。
在她充满温柔与善意的眼中,我看到的只是怜悯。在我最终诞生的时刻,人们只是可怜我而已。
在作者优美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岁小女孩真正意义上的”诞生“。虽然只是善意怜悯的关心,那是那种真诚的,深刻的欣赏和链接,却激活了小女孩的自我意识,让她在对方的眼睛里,找到了自己。
我们可能也有感受,就是在一些高品质的关系里面,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着,被爱着,被看着。这种关系可以给我们滋养,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强壮,更爱自己。
而对于孩子而言,宠爱或者指责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和他在一起?如果你们的关系是真诚的,深入的,那么他就能够体验到足够的爱的灌注。当你足够的抱持,他的自省能力其实就越强,越可以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怕犯错,勇于改正。
所以,真正的爱,是宠不坏的~
那我也想要这种灌注的宠爱,那在现实世界,可以找到吗?
很难,非常难。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他需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需要有被持续无条件爱的体验,以及足够的自我接纳。其次,他还得愿意去帮助你,抱持你,容纳你 ,这个其实是蛮花时间和能量的。
所以,一般的状况下,我们的另一半都无法做到:“亲爱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在你愤怒的时候,攻击的时候,无理取闹的时候,也会架起防御保护自己。他们或许为了避免冲突敷衍你,或者像你父母一样指责你。这都很正常,因为他们跟我们一样,也只是被过分要求,却没有被过度宠爱过。他们也是脆弱易碎的。
那怎么办呢?
挽起袖子,靠自己啊!你可以自己对自己说:亲爱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亲爱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亲爱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在可能会升起抗拒。你会觉得不可理喻,不可能的嘛!怎么会做什么都是对的呢?这个从逻辑上就有很多漏洞嘛!绝对不可能。但我请你放下头脑的思考,去仔细体会这句话带给你的感觉。
尝试着努力去相信它,去感受它…
是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做什么我都欣赏你,支持你…你做什么,我都依旧不会离开你…
去体验这个感觉,让这个感觉在你心中流淌一会。
我们内心中其实有很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期待的,只是我们不敢奢望它能实现。但其实还是存在的,并且会不断的出来调皮捣蛋。就像之前说的,任性啊,总是想挑起争端啊,老是想验证别人对你的爱啊。这些都是无意识想要满足这个期待而已。
既然如此,为何不光明正大的满足呢?
我就是要好好的宠自己啊!犯错怎么了?失误怎么了?无能怎么了?我就只能做到这样啊,我已经做到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啦!其实,我们经常自责或者自卑,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待,高于当下能力的期待。所以,真正的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承认自己就是不完美,但这又能怎么样呢?我暂时就是没有能力啊?那又怎么样呢?人生的道路长着呢,我愿意陪着自己慢慢去成长啊,去努力啊。
宠爱自己,就是明明踏在废墟之上,仍然有着眺望远方的勇气。
还有,你可以光明正大的耍赖皮啊!你可以直接问别人要宠爱啊!宝宝难过,只许宝宝打你,你不能还手哦!还手是小狗!你也可以撒娇啊,可以耍赖啊,可以邀请别人来宠爱你啊。这种真实的“无理取闹”,被拒绝的可能性其实会小很多哦。因为别人可以清晰的知道你的需求了,也知道如何满足你了,也愿意暂时伺候你,做一个傲娇的女王。
所以,还是对自己真实一点吧,真实地无理取闹地宠爱自己吧!
是的,你做什么都是对的~~管他什么逻辑呢!我就想要这个被宠爱的感觉啊!
近期课程:
【十年磨一剑,专注做九型】第十三届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专业班即将开班啦!
【重磅来袭】生命花开的九种路径——九型人格健康层级深进班来啦!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