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穿越到941年前(公元1076年)的那个中秋节,一代文豪苏东坡给弟弟写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心境,在月的阴晴圆缺中体悟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941年后的今天,我想缅怀一下这位旷世奇才苏东坡,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的传奇,他的性格也是错综复杂的矛盾,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有共识也有分歧,那么在这千年以后的又一个中秋月圆之际,让我们一起探寻苏东坡的神秘的内在世界!我们从九型人格的角度,来一窥这位千年前的文学奇才!
在整理林语堂和其他学者有关苏东坡性格描绘,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他天生洒脱、狂放不羁,喜欢不顾后果的尽情自我抒发,
他悲天悯人,百无禁忌,赤子之心,天真烂漫。
他性情中人,喜怒震荡,梦幻唯美,激情慷慨。
他直言不讳,较真好辩,愤世嫉俗,性情急躁。
他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不合时宜,不循章法。
他爱民如子,勤政务实,不附朋党,刚硬倔强。
他苦中作乐,豁达乐观,随遇而安,轻松开阔。
他还有玩笑戏虐、幽默感、絮絮叨叨、好胜、追求自由、生机勃勃,容易激动等鲜明的特点。
说到这里,已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素描了,现在你能猜到苏东坡是什么性格么?苏东坡的性格其实可谓错综复杂,且显得自相矛盾,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解析一下有关苏东坡性格的两大矛盾——他到底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他到底是一个积极入世者还是超脱出世者?
苏东坡性格矛盾之一: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对于苏东坡的乐观和悲观有很多争议,林语堂书里面自始至终在讲苏东坡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是也有人反对。在苏轼的研究当中,关于苏东坡到底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有很大分歧的,林语堂认为苏东坡是天生的乐天派,李泽厚则认为苏轼是一个彻底的悲观厌世者,但实际上他们各说对了一半,苏轼恰恰是看似矛盾的二者的统一。真正乐天派的人,其实比较简单,很轻松,容易逃避痛苦,但苏轼并不逃避痛苦,有一段非常重要的细节表明他不是天生的乐天派。他之前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太守,太守死后,他的老婆改嫁给另外一个官员,苏轼有一次到京城后恰好到这位官员家作客,看到他死去的那位太守朋友的前妻,竟然在新家里谈笑风生轻松愉快,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他竟然不顾场合地痛哭起来,哭得很悲伤……所以,他实际上是一个很能面对悲伤和痛苦的人,而且容易缅怀过往,伤春悲秋。
苏轼写过一个《赤壁赋》,里面说到他和另外一个人的对话。后来很多研究苏轼的学者都认为苏轼对话的另一个人其实并不存在,和他对话的人就是他自己。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慨叹,意思是说你看赤壁之上当年的一代英雄豪杰周瑜、曹操现在哪儿去了,我们这些肉身不过是过眼云烟呀,羡慕长江和明月长存,而我们凡人所以无论多么风光无限,最终都归于尘土,一切都会结束的。
苏轼回复这个悲观的“客”说: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你看我们现在当下能享受天上的月亮,享受风,享受美景,当下很满足了,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而这些江、月、风它几千年来没有变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所以在变化之中又有某种不变……其实这也透露出他内心当中存在的一种挣扎——对美好事物的易逝之悲情,及对“当下即永恒”的体悟。
因此,他有悲观的一面,但是他隐藏了,他把那个悲观的自己写成了不知名的“客”,实际上那个“客”所说的正是苏轼内心对于人生悲观的一面,而恰恰因为他拥有悲观的底色,才让他有了非常乐观的部分。其实,苏的乐观,主要还是他40岁被贬黄州以后他才开始变得非常地豁达达观,乌台诗案之前,他并不那么乐观,反而很急躁,容易得罪人,一心想把事情做好,渴望自我实现,就是那种感觉,并没有提出乐观的部分。
苏东坡性格矛盾之二——积极入世还是超脱出世?
苏东坡对于儒家、道家、佛家都很有造诣,他一开始是一个遵循儒家教导的积极进取的儒士,和所有书生一样追求“学而优则仕”,作为一位勤奋好学的旷世才子进京考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他爱民如子,勤政务实,著名的“苏堤”就是历史见证!
后来他因为种种被贬的经历,开始关注“出世”的部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被贬黄州后,他忽然觉得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农夫也很好。但是,他没有彻底地倒向佛和道,他始终内心当中有一股出世宗教的思想,但也始终有和宗教出世思想相反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要把他拖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积极入世,他说倘若佛教正确,那么人生只是一种幻觉,那么就是人应当弃社会于不顾,这样人类非灭绝不可,一切空空如也才好,所以佛教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牵挂。而儒家是现实的思想,对人类进行有职责和义务,两种思想的冲突一直存在于苏轼的心里,出世和入世两种倾向在他心目当中同时强烈地存在着,所以我总结苏轼是一个“超然入世”的人,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正是因为他的现实,所以他必须去为百姓做一点真正的实事,在为官方面,他是真正务实的。但因为他又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不会成为一个引领时代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即便是苏轼一生当中官位最高的时候,有太后的无条件庇护,他仍然觉得这份差事违背了他的天性,所以说苏轼想做自己,要想去符合自己的天性,就必然不容于流俗。那么一个不容于流俗的人,又不想隐居起来做一个世外隐士,还想依循儒家思想那样进阶入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那肯定是苏轼的结果了,所以他最终就是这个结局,当然他不会选择做一个隐士,因为他骨子里有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所以苏轼不愿意像司马光、王安石那样,即便他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他想要做自由自在的放荡不羁的灵魂。所以说他的一生都在纠结、矛盾、震荡之中。
但我觉得他在这两种倾向的拉扯中是享受的,这可能代表了他自我认同的两个面向。成熟后的苏轼在人生哲学也在不断整合二者,做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他说“所谓解脱,只不过是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这有点像我们讲九型人格,我们要驾驭我们的性格模式,并不是把性格模式删除掉,而是使得这个性格模式附属于我们高层的本性。苏轼还说一个人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精神上的和谐,他不需要完全离开社会,就可以获得解脱,这颇有一些“入世修行”的意味,他曾经还研究过瑜伽及道家的长生不老术等,不过苏轼并非像秦始皇那样对所谓“长生不老”有多执着,他这个研究是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探索,基于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同时他写的很多的诗中,也都寄托了那种对人生热爱的情怀,对于世间的留恋,尽管有很多的不自由和无可奈何,但是仍然要把苦难当做修炼,苦中作乐呀!
苏东坡性格的九型人格分析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大概可以看出苏东坡的性格元素中有比较多的1、3、4、7元素,在乐观和悲观之间交织,则很可能是468(情绪组/.倾向于负面情绪)和279(乐天组/倾向于积极情绪)之间的矛盾交织,而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交织,则可能是459(神人组/倾向于超脱出世)和378(进取组/倾向于积极入世),那么综上所述,苏东坡最有可能是4号和7号人。但是如前所述的苏东坡因为缅怀太守老友,而感叹物是人非,当众悲伤哭泣的故事中,我们认为7号绝对不可能这么做。因此,苏东坡更倾向于是4号人,但是具有很高的7号元素,同时,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因此很有可能是4w3,亢奋倾向的4号(俗称“亢奋4”),有关亢奋型4号的相关链接如下,在此不再赘叙。
正说亢奋四(hyperactive four)——穿梭于活动与暧昧中的“奇葩”(文/裴宇晶)
我们继续回顾苏东坡的性格特点,来验证这一点,尽情的“自我抒发”是他的一大特点,就是他遇到谁他都要讲一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至于他的夫人非常担心,以至于他在和客人说话时,夫人都在屏风后面盯着,生怕他讲错话,包括他的弟弟都非常担心,说你不要什么人都要说,他们有的人可能居心叵测的,但是苏东坡是“赤子之心”,他觉得没有什么坏人,大家都是好的,而且他喜欢畅所欲言,百无禁忌。这一点更倾向于心区的4号,而且具有w3的侧翼,7号毕竟是脑区人,虽然直接但也不太可能会百无禁忌,事实上脑区人都很善于保护自己,而4号人更喜欢袒露自己,尤其4w3更倾向于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
苏轼还是一位性情中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诗,都“不落俗套”,他很多作品都不循章法,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竟自造典故,以至于所有考官和皇帝都不知道这个典故出自何处,又不好意思问,最后才知道是他自己造的,差点犯下杀头之罪,但他造得非常天然,天衣无缝,因此在他刚参加科举考试时,已经表现出个性中的“特立独行”,而这种“特立独行”也是自然流露的。这一点苏东坡更倾向于4号的胆大无畏、不顾后果,7号虽然爱创新,但毕竟是脑区人,他们不太可能冒着杀头之罪去做这样的冒险。
同时,他热爱生活,梦幻唯美。他是生性急燥的,苏东坡是典型的“急性子”,说明苏东坡的确具有亢奋倾向,且有比较重的w3,4的倾向于出世和3的倾向于入世交织在苏东坡的身上,同时,4w3的身上也确实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交织,他们有一种“明媚的忧伤”,4w3有一种类似7号的抗抑郁倾向,即对4号悲情主义的一种反弹,他愤世嫉俗,喜怒容易震荡,这些特质都反映出苏东坡很可能是4号性格。
那么,当我们确定苏东坡是具有亢奋倾向的4w3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他有一种孩子气的可爱。同时,他是较真好辩的,好胜心极强,不服输,他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辩论(4w3)。他生性倔强,有时候会絮絮叨叨讲很多(4w3常见特点),苏夫人花了很久才摸清苏东坡的性格,那是一个多面个性的人,既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已见,他不会受别人的影响,而且你无法和他辩论,而且苏东坡往往容易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这些都佐证了苏东坡是4w3性格,而4w3的状态好的时候确实就是一个轻松开阔、玩笑戏谑、感性、生机勃勃。
同时,他们也是不容易妥协,在自己认同的事情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而且是不顾后果的坚持,所以苏东坡身上有一种刚硬而绝不妥协的特质(这些更倾向于4号),他身上有一种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清官”的特质,没少为民造福,他是一个勤政为民、实干务实者(w3),也一个性情中人,一个诗人的感觉(4)。
苏东坡虽然争强好胜(w3特质),但他也很善于反省(4),比如他说他已经修炼到“把风吹不动”的境界,结果朋友佛印禅师说“放屁”,苏东坡就气急败坏过江去找他理论,凭什么说我写的东西是“放屁”?可见苏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很强,但当佛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后,他马上领悟而大笑。
现在,我们就容易理解这个“受苦受难”的人竟然如此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做东坡肉,研究瑜伽和养生,这是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传奇”(4w3的追求)呢?苏轼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一个谜一样的人,一个性格错综复杂的多面个性的人,一个要做真实的自已的人。但是,苏轼也唯有“受苦受难”,才能激发起他内在的那份悲情,才能书写出流传千古的诗篇,正是这份“悲”成就了他的一代文豪,而是正是因为“悲”让他接触并绽放自己的本性!
那么,苏东坡一生的“受苦受难”到底是客观上“命运多舛”,还是有主观的自作自受呢?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讲解,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相关链接:
4w3(贵族/专家)——“本真”和“成功”之间的舞者 (文/裴宇晶)
正说亢奋四(hyperactive four)——穿梭于活动与暧昧中的“奇葩”(文/裴宇晶)
下期预告:《裴宇晶:“命运多舛”还是“性格自作”?——九型人格解读苏东坡(中)》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