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里,我们尽可能详细素描了苏东坡性格全貌,重点介绍了苏东坡性格的两大矛盾——他是一个无比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积极入世”和“超脱出世”交织在一起的人。同时,我们也运用九型人格分析了苏东坡的性格是一位4w3。详情请点击上篇回顾。
上篇回顾:
裴宇晶:乐观or悲观?入世or出世?——九型人格解读苏东坡(上)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受苦受难”,让人觉得天妒英才!然而,命运多舛是否和他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片,我们将继续深度解析苏东坡的“命运多舛”的性格根源,破译苏东坡性格模式和内在深层渴望,以及这些给他带来的跌宕起伏的非凡人生!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从政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被贬谪中度过,直到晚年还要被流放到海南岛,那是仅比“满门抄斩”低一等的处罚。我们先看看苏东坡一生仕途跌宕起伏的路线图。
然而,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在了解更多有关苏东坡的生平轶事后,苏东坡的性格是如何决定他的命运的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一书中有一个点睛之笔,说苏东坡被流放岭南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此时却有一种“受难之中的卓尔不群的优越感”,这一点值得深思,我看了也为之一振,我们再回顾一下苏的一生,虽然他的官运确实不好,到处被排挤,但他也不是没有风光无限,顺风顺水的时候,要探寻苏东坡的性格如何决定命运,我们必须来看看他在顺利的时候是怎样的?就能明白什么是“受难之中的卓尔不群的优越感”了。我们再结合4号性格深度解析苏东坡的“受苦受难”的性格根源,了解苏东坡性格内在决定的他潜在的深层渴望,了解一个对生命有卓越驾驭力的人如何绽放他的传奇人生!
平淡乏味的“太平岁月”——梦想vs现实的最初失落
早在凤翔任通判的时候,苏东坡有一段比较长的太平岁月,每天就是副署公文,审问案件,然而他在这段时间觉得很无聊,这样日复一日的岁月,让他感觉苦闷和乏味。年富力强的苏东坡生平第一次独自生活,只与稚嫩的娇妻在一起,此时他已经尝到做官的味道,但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美妙。我想,此时的苏东坡一定有过4号的“梦想期待后的失望”,4号很容易构想出很美好的画面,尤其是4w3的苏东坡,当时一定想过一展宏图和抱负的画面,他要实现理想,并以其独特的方式济世安民!
当然,也许你会说那个时候或许他官阶比较低,有这种心理也好理解,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苏东坡在一生仕途的最高峰时期的表现,那就是被英宗皇后提拔到京城以后。
生在福中不知福——另类的幸福观
英宗皇后可谓“铁杆苏粉”,一下子将苏从七品官升为三品翰林学士,并执意要把苏留在京城,让他以翰林学士身份草拟圣旨,即永远都是当代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此时苏东坡的仕途到达了顶点,距离宰相仅一步之遥!
这份差事可谓是人人羡慕,甚至是嫉妒,期间不断有人弹劾、攻击苏东坡,他十分厌恶,想请辞,然而这位苏粉太后对所有弹劾都一概不理,无条件庇护苏东坡。就在这种朝中有太后庇护,在朝中很顺利的时候,苏东坡如果想做宰相实在太容易了,仅一步之遥。他只要稍微使一点手段就已经是宰相了,但他不愿意——”臣虽不肖,但从不运用关系求取官职“,其实苏轼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宰相,他不仅不想做宰相,连做翰林学士都很不适应,因为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他的自由,他在元佑三年曾写过一篇《乐与苦》,说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一旦官瘾过足之后,做高官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的快乐大,可见他在人生最顺风顺水的时候确实有点“生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一个另类的人总有另类的幸福观,在王安石倒台后,他颇具声望,也是”自己人”当政,实权在握的皇太后还是自己的铁杆粉丝,然后就是那个人人觊觎的高官厚禄,正是苏东坡一直想要摆脱的!因为该体验过的已经体验了,已经达到了自己所能达到的顶峰,他多次和太后说要离开京城,说在宫城和朝堂之上,陷入“奸小之境”,整天就像在臭水沟里面的感觉(因为他被那些反对派弹劾来弹劾去),所以,一个想要做自己,坚持自我天性,坚持自我感受的幸福观的苏东坡,严重违背了官场的诸多成功法则,所以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了解他的气质的人,都知道他的宦海生涯不会太久!”
实际上,对苏东坡好的人不止英宗皇后一人,仁宗皇帝非常欣赏苏轼的才能,说苏轼是自己给后世皇帝留下的宰相,当时他刚刚进京考试,在考试中杜撰典故,这种欺君之罪不但赦免还予以重用,如果不是皇帝欣赏他,包容他,有欧阳修等那么多人保护他,他可能就一命呜呼了,可见仁宗皇帝对他的爱惜和欣赏。仁宗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后临死之前还特别嘱咐新皇帝不要听信谗言,苏轼是一个人才。
即便在乌台诗案中,因为苏轼表达了对新党的不满遭到群起而攻之,神宗皇帝也没有杀他,还有一次误传苏轼去世,听到谣言以后的神宗皇帝竟吃不下去饭,慨叹说再难有这样的人才……
所以这么说来,苏东坡的仕途其实本应该很顺才对,那么为什么还屡次被贬呢?最懂他的小妾朝云一语道破天机——“你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苏听后连说对,还是你懂我!
所以,如果仔细研究苏轼为何每次被贬,其实很多是因为说了做了太多出格的事,说了太多明显不合时宜的话,不识时务,得罪了太多人,特别是得罪得势的当权者,以苏轼的背景和本身的才华和影响力,如果他能稍微识时务,顺应潮流,适应环境,恐怕也不致于落得屡遭贬谪的下场,但“不合时宜”、“特立独行”就是苏轼的4号性格特点,这就是他真实、独特,要做自己,有什么话都要说出来,不吐不快。
新党旧党都排挤——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无论在王安石党还是反王安石党从政,他的仕途都非常坎坷,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孤高“,这恐怕也是4号从政的一大弊病,这一点也让我想起了屈原,不过苏东坡和屈原还是有不同,这一点我们将在下篇详叙。
我们知道苏轼很有韧性,这帮助他在后来的苦难中活下来,但是苏轼是否有点“自找苦吃”呢?他的锋芒外露、直言不讳、百无禁忌其实很不适合官场,他经常搞一些事情,总有一种不安分的感觉,言行不仅是“不合时宜”,格格不入,还喜欢对着干,他不加入任何党——“我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就这种态度,无论新党还是旧党都要流放他,于是他就真正“卓尔不群”了,成为一个真正“受苦受难”的人了。
这不就是4号所追求的传奇人生么?这不就是4号所要的“与众不同”么?这不就是4号的对“受苦受难”的认同甚至追寻么?这不就是4号的用“与你们都不同”、“我不是你们”来表达自我么?这不就是4号为了自身认同的真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么?这不就是4号不顾后果地坚持做自己,不愿违背天性么?显然,苏东坡的4号性格带给他很多坎坷,宋代的官场是容不下一个百无禁忌、直言不讳、锋芒毕露,不识时务的人的,所以,这也是苏东坡的性格自作。
宁要“江湖之远” ,不要“庙堂之高”——自由地“做自己”
另类的苏东坡有着另类的幸福观,因此被贬后的苏轼反而体会到很多生活的乐趣和自由自在,被贬到“江湖之远”对苏轼来说,他感到自由和清澈,确实远远好过一直在“庙堂之高”忍受污秽的约束、算计和无聊。
做一个符合自己天性的人,对于4号性格的苏东坡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觉得苏东坡命不好,太多的时候都是他自己在“作”,与其说他是被贬的命,不如说他内在就渴望这种起起伏伏的命运沉浮所带给他的与众不同和自由不羁的感觉。
的确,苏东坡喜欢做地方官,但不喜欢做京官,在朝廷为官时,多次提出想要外放做地方官,因为基层比宫中束手束脚的地方少多了,他喜欢和底层的人打交道,也喜欢可以作为一把手去施展抱负的地方官,例如在杭州和徐州,他的一腔抱负得以施展,为人民做了一大堆好事,修苏堤,盖黄楼……所以成为“有实权的一把手地方官”非常符合苏东坡的性格,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的w3的济世安民的抱负,也可以相对满足4的自由洒脱的做自己,徐州和杭州任上的苏东坡也确实干得不错,求真务实,有效率,有效果,深得民心!
所以,他决不会想要像王安石和司马光一样做宰相,因为他要做自己,但他也不会像朋友佛印、吴道石做方外之人,因为他要做自己!做了自己,其他他不在乎。这样的官员在当时也是“卓尔不群”的,是独特的。所以一次次贬谪让苏东坡有了更多自由空间去做自己,有更多机会去了解自己和探索更新的自己,体验到他所向往跌宕起伏的非凡人生!
一边儒家,一边佛道——“超然入世”的另类心境
既然做官这么苦,苏东坡为何不做一个纯粹的诗人呢?然而,如上篇所述,他的内心是两边拉扯的,得意时他要积极进取,这也是他的w3的性格,失意时他要超脱出世,这是他4的性格,因此苏东坡绝不会隐居求志,也不会放弃仕途,他也是勤政爱民的,因为他还想运用才能为人民做点好事,这一点也体现了苏东坡的积极入世的情怀,作为由出世的4和入世的w3构成的4w3性格来说,能够以出世的超然的心去入世,在滚滚红尘中修行,才能整合他们内在性格结构的冲突——一边追求出世的本真天性,自由不羁,一边追求入世的积极进取,功成名就!
而这一切,苏东坡都做到了,他只有屡次三番被贬,才能同时成全了他的性格这两个矛盾的面向!也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才能做到4w3的自我实现!所以我们常常说4w3既要活在世俗的天堂,又要装作世外的孤魂野鬼。意思是他们就是要平衡“本真”和“成功”的两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反复拉扯。
“受苦的卓尔不群的优越感”——4号苏东坡“在苦难中非凡”
在谈这一点时,我们先素描一下苏东坡的4号性格——独特型/自我型/非凡型。
4号不甘平庸,过份认同其主观的自我感受,有无视现实的倾向,由于自我感受性过强,他们经常无法被他人理解,但在坚持自我方面固执而激烈,这会让他们活在边缘,当然他们也享受自我陶醉在边缘——群体或者世俗的一个角落,过着与众不同、卓尔不群的生活,他们用个人的格调和品位把自己孤立起来,容易享受苦乐参半的真实而精致的情绪体验,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自视甚高,在自信时,他们外向而活跃,杰出而优越,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孤傲的“高度个人化的精英分子”——某种他们认同的特殊风格的极致品位的“菁英”!他们总想体验不寻常、富有意义的事物,有一种给平凡的生活赋予“史诗”和“传奇”色彩的内驱力,他们怀着绝望之心,追求不可能的“圆满”,设定“几乎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活在“绝望”的“向往”里,体验种种不寻常的、悲壮、悲情等人生经历,以逃避普通人的平常人生。
如此一来,我们应该不难体会苏东坡对“受苦”、“卓尔不群”和“优越感”的潜在追寻,对照前文,我们发现,这三个词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4号的性格特点,这也是4号追求独特的“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以苏东坡的智慧,背景和影响力,他本可以避免很多贬谪,上有皇帝太后庇护,下有黎明百姓拥护,然而,这幅好牌为什么一次次打烂?而且好像一次次重演,乃至愈演愈烈!
现在来看苏东坡的宦海沉浮,或许你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即这种“受苦受难”的人生或许就是苏东坡想要的,4号“苦难”对一种莫名的追寻,所以很多4号会”享受痛苦“,因为苦难滋养了4号的心,让心不致于在平淡无奇中枯萎,享受一种苦乐参半的真实而精致的情绪体验;苦难也更新了4号的自我认同,让他们不断体验到不断变化的各种身份,让他们更清晰“我是谁”;“苦难”激发出4号的感受和激情,“苦难”所激发的激情成全了流传千古的壮美诗篇;苦难也造就了4号的人生意义,受苦的经历可以让4号的灵魂得到洗礼,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学智慧。
所以,九型人格中4号的使命就是“在一切经历中获得新生”,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正如他的情绪一样震荡不已,苏东坡有个隐居的道士朋友,完全隐居世外,然而那样的生活不符合w3的入世倾向,可是如果让苏东坡一直在朝堂身居高位,恐怕又违背了他4号的本心,所以,贬谪就像一种调节器,让苏东坡一会流放江湖之远,一会重回庙堂之高,被贬岭南后,朝廷政敌看他还“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然后再遭贬谪,最后一次竟然流放到海南岛——古代蛮荒之地,而且差点死在那里!而苏东坡却和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小儿”,即便晚年在海南岛,他也经常席地而坐,与读书人、农夫闲谈,还制磨,采药,教书,育人,这些都是其非凡人生的一部分!
苏东坡的达观,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卓尔不群,一方面也是对政敌的最好回应——“你以为我很惨,但是我和别人不一样,即便在这里我也有我的幸福之道”,当然,也是他内心对传奇曲折人生一种潜在的渴望,当然这不一定在意识层面体现出来。流放满足了苏东坡的出世倾向,提拔满足了苏东坡的入世倾向,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人生,都符合苏东坡内在渴望的一面,但也都有遗憾。所以,作为4w3的人来说,他们经常在两极之间摇摆,得意时反而秉持一种“即便如此幸福,还有很多遗憾”,而一旦转到另一个极端,失意了又会觉得“即便如此倒霉,还有很多乐趣”,而这些态度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决定了苏东坡另类的幸福观,因此秉持另类幸福观的苏东坡,也很容易秉持另类的灾祸观,他既然不以别人以为的幸福为幸福,自然也容易不以别人以为的灾祸为灾祸。
360度无死角“与众不同”的开挂人生——4w3的传奇和非凡
因此,虽然苏东坡看起来命运多舛,不过那只是客观的角度,对于体验非凡人生的4号来说,“世人的惨未必我的惨,世人的幸未必我的幸”,因此,当我们读懂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苏东坡的一生打上了与众不同的非凡烙印,苏东坡是与众不同的入世者,因为他超然出世;也是与众不同的出世者,因为他积极入世;他的悲观和乐观交织也让他成为一个难解的谜。总之,他的一生都是说不尽的故事,而他也成功地在故事里一次次找到自己,超越自己!苏东坡也曾说自己经历这些重重坎坷早已在出生时就注定,人生不过是就是一种展开,就看我们自己如何驾驭!
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幸福观,也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多才多艺,也有着多姿多彩的人生,这丰富和更新了他的自我——他既是勤政爱民的清官(w3),又是才高八斗的文豪(4),还是画家、书法家、酿酒师、农夫、厨师、瑜伽修炼者、采药者、美食家……他的诗篇,他的政绩(例如:苏堤)都流传千古,惠及后人,作为一个“渴望自由体验多样化身份”的4w3来说,他一生中无论是沉还是浮,他都是大赢家,他的人生虽然确有太多苦难,但对于一个追求非凡和传奇的4w3来说,却是开了挂的大满贯人生!
上期预告:
九型人格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每个类型都有九个健康层级。苏东坡的性格在其成熟后得到了一次次升华,也就是他的健康层级得到了提升!我们在横向分析完苏东坡后,我们还要继续纵向角度看看苏东坡的性格升华路径,他是如何驾驭自己的人生的,并同时对比一些同是4号的历史著名人物,或许,我们能够从苏东坡的人性的升华中找到一些成长启迪!
《在卓尔不群的苦难中升华——九型人格解读苏东坡(下)》
上期回顾:
裴宇晶:乐观or悲观?入世or出世?——九型人格解读苏东坡(上)
相关链接:
4w3(贵族/专家)——“本真”和“成功”之间的舞者 (文/裴宇晶)
正说悲情浪漫主义者——四号的浪漫不仅是指爱情(文/ 裴宇晶)
正说亢奋四(hyperactive four)——穿梭于活动与暧昧中的“奇葩”(文/裴宇晶)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