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编一直有些失眠。
睡下去之后,翻来覆去,好几个小时都睡不着。
精神是兴奋的,脑子在转,好像有很多的念头飘来飘去,但如果说到底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就像一团带点的混杂的电子云,随机地触发了,然后延伸地闪了一会。之后,另一个地方的电子又被触发了,然后又闪了一会。就这样随机的,混乱的,短暂而无序的念头,就这么一个接一个,被触发,然后又消失了。
整个精神就处在这种好像在想什么,但又没想什么;没想什么,但思绪一直在触发的状态。整个身体也是紧绷的,紧张的,想休息又没有办法休息;想停止念头,却又没办法按暂停键。直到精疲力竭之后,才在不知道的时间,昏昏然睡过去。
多少个夜晚如此,而昨晚亦是如此。
不过昨晚,我耐下心来,好好地观察了自己头脑中的那些念头,因为我真的很想弄清楚,它们到底是从哪来的?它们真的是混乱无序而随机的吗?我的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开始仔细的听它们说的每一句话。
念头并不是完整的,都是一些场景和片段。“和周总的谈话,她那个时候的状态是这样的,我怎么做才可以打破那个阻抗?”“我如果这么说,是不是会改变?”“上次那两个人的纠纷,换做我怎么做?”.....还有好多,我不太记得了......都是短暂的念头,我不断模拟场景,然后试图在头脑中预演和控制。
但是往往无疾而终,因为问题不可能在头脑中被解决。情境和问题一个又一个出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就这么循环着,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此时,我觉察了一下我的身体,我的身体是紧绷的,我的感受是焦虑的,就好像随时准备用力,随时准备冲出去。整个人就像是一头紧绷的豹子,想要扑出去,但是却没有目标,还是黑夜,根本就不是狩猎的时间点。
“我没有办法解决那个问题!”
突然,这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好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
我没有办法解决那个问题!一种熟悉的无助和恐慌感袭遍了全身。我突然明白了,我这些看似不想关又混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要引领我去向何处。
就在不久之前,有一个梦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那种梦里的恐惧和无助感,直接把我拽出了梦境,只留下急促呼吸的,惊慌的我。那个梦好像是小时候的场景,我被安排去给客人结账,但是复杂而繁琐的各种单据,让我一下子懵掉了,我努力想要把它整理出来,却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个事情。无助,混乱,崩溃的感受弥漫上来,伴随着一种无法搞定的屈辱感和自我憎恶感。
这个梦对我来说记忆尤深,而那种无法搞定问题,解决问题的无力、崩溃和屈辱感,也一并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虽说这是一个梦,但是我知道,这是从小到大无数经验累积后的感受和恐惧。是我的核心恐惧。
那些飘散的念头,那些在脑海中纵向努力的倾向背后,一起聚拢到这个极具诱惑性的恐惧情结之中。我想要解决问题,我想要搞定一些事情,我想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这是一个诱人的漩涡,让我不断重复一种无力的感觉——“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之中。这个恐惧是我熟悉的,这个焦虑也是我熟悉的。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制造了我的念头,让它们导向这个未被解决的情结。
我又想到,自己一次次的将自己抛入漩涡之中。不管是当初从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出走”,亦或是为自己选一些“危险”的道路。我都在挑战自己,我置自己于一个困难的境地,我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想要解决问题。
这样我想起了《沉默的羔羊》,小时候的无法拯救的羔羊,长大之后还一直留在心里。所以,长大后一直在寻找羔羊,一直想要再次拯救羔羊,即使一次次将自己卷入危险之中,也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体验恐惧,战胜恐惧,或者说不断重复回到相似的情境之中,渴望突破和救赎自己。也许,这就是未被处理的情结的强大力量。你不是在重复情结的过程中,就是在挑战情结的道路上。
怪不得荣格说:“未被你觉察的,都将成为我们的命运。”
当我看到了自己的这个恐惧,以及想要填补恐惧的欲望后,脑海中那些纷杂的念头,终于飘散开去。
我深深地凝视“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念头,感受到了对自己的心疼。我看到了自己当时是多么的弱小,在面对与我年纪不相仿的挑战时,感受到的挫败和无力感。而这种无力解决,责任并不在我,因为我还没有成长到可以拥有解决它的能力。
但这个滞留在早期的创伤,却一直在影响着我的生命,直到我发现了它的存在。
当这个具有致命吸引力的漩涡被发现,我就可以重新校正了。
校正之一,就是看到曾经那个无法被解决的事情,是停留在早期能力不够的时候的感受,它确实存在,但仅限于当时。而现在我具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的那个感受,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我现在是有能力的。
校正之二就是,可以去放下不断努力解决问题的倾向,放下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的期待,真正的面对自己的“无力感”。
这是两种不同的无力感,第一种无力感,是自我挫败后,想要不断去否定这个无力感,想要证明自己的夸大幻想。而第二个无力感,则是面对现实之后,承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有局限的,是渺小的,有的时候就是会无能无力的,并不是全能强大的。
这是一种臣服,一种自我的哀悼。
真实地承认无力感,是会非常悲伤的。这种悲伤来源于膨胀自我的破碎,一种从期待变为绝望的感受,我称之为“自我祭奠的最后仪式”。这是破碎,也是一种新生。这种哀悼会沉积下来,变成自我的养分,变成一种稳定而厚重的积淀和底蕴。
成为你稳定的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小小的念头背后,竟然牵连出来这么多的内涵。我也越来越发现,看似无关的东西,背后都有一个中心,某种力量在驱动着我们。
而这很有可能是某个未被解决的情结,某个创伤,某些你需要去看见的东西。
一个很悲伤的事实就是,无论我们逃避问题或者是面对问题,都会遭遇痛苦。所以,在你准备好的时候,不如就迎向它,去看看它。
一位老师说过:面对即使爱。所有对自己的关注,都会变成内在的乳汁,滋养我们自己。说救赎可能有些不正确,但是我们会变得更加真实,而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
近期课程:
4月18-22日|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专业班(阶段II)——分支类型:副型与侧翼》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