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妈妈忙碌,女儿懂事。好些年了,妈妈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在一日三餐上却难以统筹。经常和孩子点外卖对付。一个中午,妈妈煮午饭了,弄了好些菜,孩子一副吃不惯的样子,还是吃着她外卖回来的东西。
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吃妈妈煮的菜?”
孩子:“吃惯了你煮的我就吃不惯外卖了”
场景二:
一天中午,母亲煮饭的时候一时大意忘记摁电饭锅的“煮饭”按钮了,正常的饭点没有饭吃,父亲冲饭桌的凳子发脾气,弄出很大的动静,在厨房里胡乱打转,骂骂咧咧的数落母亲,烦躁无比…父亲平时是个什么事情都大而化小,非常乐观 “啥事都没有”的老顽童,却有一个明显的爆点:不能饿,一饿就烦躁发脾气,发很大的脾气。吃饱之后,往往就忘了前一秒发过脾气的事情,一脸“我有吗”的无辜。
场景三:
生活很有规律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特别能睡,平日里早早起来上学的孩子,一到周末,可以从第一天晚上睡到第二天下午。如果临时有事想把孩子叫起来,就要打响一场家庭战争,结果总是很不愉快,孩子的拖延与磨蹭,甚至抵死不动,让父母极度抓狂。好不容易把孩子叫起,也是一身的“起床气”贯穿其中。“睡懒觉”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导火索。
以上,都是一些无法被满足的自保。
我们先来探讨什么是“自保”。
九型里有三中副型分类,分别是“社交”、“一对一”和“自保”。
每个人在其主型的基础上,都会有自己的第一副型,比如一个8号,第一副型是自保,那就简称为“自保8”。
副型是一个人的本能类型,本能更多是来自身体的能量,当下的能量,原始的能量,潜意识的能量。它更加“以己为本”,更加直接本质。“我就那样”的一种自带还原系统的原生态。
当自己的本能状态受到威胁或长期无法被满足,就会让一个人的状态长期无法提升,我们说的状态,就是健康层级,长期处于无法变好的状态,会让一个人难以放松内定,个人盲区也会变大。有一句经济名言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套在副型的重要性来说,就是“副型是否满足决定健康层级的常态”。
那什么是“社交”、“一对一”和“自保”呢?
社交副型,意味着一种较为均衡的能量,主要体现在“顺从”“配合”于整个大环境、大架构、大组织。有一种亲切平顺的力量,整合和调拨、顺应着各种环境资源,那是一种呼应和大链接,如春天般滋养万物,同时被万物滋养。这种副型相对平和,体现着作为个体存在群体里和大环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鱼儿入海,飞鸟入林,人儿入群,在海、林、群里总得自在。
这种副型的人,总让人觉得大气温和而敞开,没有太多个性化的特点,也不硌人。
我们把社交副型看作三种副型中的居中能量,能平衡和整合“自保”的稳定内收和“一对一”的震荡外放。他们无论是哪一种主型的人,都具有不同的大局观,系统观,架构观。朋友群体和不同的圈子部落,是这一副型非常看重的资源和关系,能在这里“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呼朋唤友、运筹帷幄、安全自在”将会让这种副型的人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滋养。反之,如鱼缺水,充满了焦虑与恐惧不安,担心局外的恐惧而挣扎求存。
一对一,是一种高频、震荡、盈动的外放能量。是要随时被主人如钩子般抛出去,拉回来的能量。它不安静,难以就范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在鼓动一对一副型的人向外跑,到自己之外去寻找刺激、好奇、新鲜与震撼,到自己之外去找自己失落的部分。自己是不完整的,要透过自己的主动寻找,主动出击,主动体验来看看自己缺的东西在哪里。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吗?还是在一个人的心里?在信仰里有能让我不再摇摆的坚定吗?哪怕只有短暂的共鸣也可以涤荡当下的孤独和躁动…
一对一的人,内心就是战场,那里有自己的千军万马,本能驱动着这支军队去纵横人生,笑傲江湖。无论哪种主型,搭载这种副型,都会呈现出一种不安分,内心涌动,试探人生可能性的蠢蠢欲动能量,一旦发作,职场上撂挑子不干,情场上火花四溅,磁场上剧烈震荡。
主菜是随时上情绪,小菜是经常新花样,甜点是随时用感情。
因为每一餐都可能是大餐,所以很吸引人,也因为太过变化无常,让被吸引的人倍感失落。
这种冬夏交替,冷热风交集的能量如野马,如烈风,如烟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股冲力,伴随不断涌现的更迭能力,带来无限可能和创意,刷三观,刷眼球,刷记录。
他们注重亲密关系,感情深度,链接深度。找到“对”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事,能极大的滋养这种副型,使之状态变好,较为恒定,而找不到的话,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消停,不断折腾,不断求变,耗能不止而又状态低迷。
自保,如徐徐而来一步一脚印的驼队,在坚定的、忍耐的、安静的走着属于自己的漫长旅途。他们的力量是内收的,稳定的,持续的。自保展开来写就是“自我保存”,本能里就对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工作休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和能量。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内到外的打通是有过程的,自保能量的基石作用,稳定着自己的基础点滴,滋养着从呱呱坠地到灵魂升华的每寸时光。自保的内向力量告诉我们,每个个体独立而自足,扎根于大地而行走于天地之间。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是最本能的需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工作了要投入,结束了要放下,稳定的收入,稳定的输出,每一刻都那么当下,简单,不希望有变化和被打扰。
自保的人温和安静,如秋天般透露成熟的气息,妥妥的存在。为了安稳而周全,他们有规划的量入为出,对身边人是一份“给你需要的,给我能给的”的支持,恰如其分,不多不少,甚至被 “为爱倾我所有”的一对一和“振臂一呼广交天下”的社交型人定义为保守和抠门。而自保的人还是不动声色,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愉悦于清点一下秋收的果实,扒拉一下账户上的元角分,吃上一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睡上一觉不分昼夜的踏实觉,在舒适的空间里长久的待着等等…这些都会给自保的人带来极大的满足与安全感。
自保的人注重生存质量,存在的顽强性和对基本物质缺失的恐惧感,当自保所需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和睡眠工作(学习)能被安排的很好,无论是他人的安排还是自己的安排,能有条不紊的生活工作着,就能极大的滋养自保型人的个人状态,向更高的追求稳步前进。如果自保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对存在感和生存权利生出深深的焦虑和恐惧。衍生出各种被放大,被强化的负面状态,退缩的更退缩,进攻的更进攻,自私的更自私,压抑的更压抑,都是为了保存那所剩无几的自保能量不至于陷入更大的断档和无望。
我们试着回看一下,一个自保的深海5W4,在自保作为其第一副型,长期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强化其什么状态?
上一篇《今天,你的孩子“抑郁”了吗?》全面讲解了主色调是深蓝色的这个深海人群,他们是潜藏于大海的主。
自保5W4本来就已经因为自保副型的恒定持续和内收,把自己潜到了更深的深度,如果这个自保的人在自保的层面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就容易放大自己的主型和侧翼的特质,更为退缩和忧郁,从性格的卡点形成过程来看,就容易卡在抑郁的状态里演变成“抑郁症”。
因为长期得不到满足的“长期”就是一个时长,自保的人希望稳定持续的得到满足,认为最深情的告白就是你的长情陪伴,希望生活简单而稳定,不折腾,不会顿失依靠。
关于性格,我们认为性格天赋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一个新生自保小儿,在母亲的哺乳到点滴关怀,都对稳定陪伴,充沛给予有更深的需求。而当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不断的与养育者分离,不断的三餐有变(不是缺衣少食,而是变化无常),不断的聚散无常,身边的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化,父母不能长期稳定的陪在身边,而且经常要面临从一个环境迁徙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的再适应,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深海自保人来说,极易引发他的一再退缩情绪,为了保存内心那所剩无几的安全感,他们恐惧的把自己推到能退的极限,躲藏起来以平复那被带起的各种人生恐惧。
为什么很多表面看来衣食无忧,锦衣玉帛的人,内心却充满抑郁所在?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大的受到了来自于本能不被满足的恐惧,那些稳定的陪伴,稳定的生活环境,稳定的一日三餐,没有被满足到,没有被照顾到。而不被满足的自保,激起的涟漪让深海的鱼儿四处逃窜,如临大敌的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安宁,有些沉默,与其说是内向,不如理解为被固化的抑郁。
总有那么一种恐惧,被一点就着,总有那么一种抑郁状态,被一点就定在那里,卡在那里。
因为自保长期的无法被满足,就形成了内心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如果抑郁是一杯能被品尝的酒,那么别人千杯不醉的抵御力,在这群深海的自保人这里,闻着闻着就能醉倒在这份无望里。
没有什么比本能的驱使力更大了,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能量。满足自己的第一本能,是一个人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多少的人生际遇,都在自己的第一副型里悲欢离合着。或阶段性的缺失,或阶段性的满足,能被满足的副型,也有运气使然,预示着人生的不完美本来就是常态。
从我们来到世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在冒险中成长,我们随时是无知和无畏的那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人子女,所要承载的“不被看见和不被恰当照顾”所形成的伤害和风险,不知道自己为人父母,所承载的“不会看见和无法恰当照顾”对孩子形成的伤害和风险,我们在无知无明无畏中摸索,跌撞前行。
深海的孩子,如果因为父母有意无意的原因,推动了你更深的潜藏和抑郁,请不要苛责他们的蒙昧无知,每个人在自己的背景下只能这样,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个很大的背景下去理解,那个卡在抑郁里动弹不了的自己,也已经是这个背景下最好的自己。“鬼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这句话对谁都适用。我们只需要对自己有更多的看见和理解,跟自己说一句 “对不起,我的副型,没能好好的满足你;谢谢你,我的副型,让我经历这些…”
看见和理解,才能让所有的承载变得别具意义,深海里也能蓬勃滋长出自我谅解和释怀的能力、顺应和享受生命本能的能力、安于当下和绽放真实的能力……
随喜打赏,也能让2号码农更有创作动力哦~~
文章作者丨杨奎妍
写于:2018-05-29
Kelly杨奎妍,斜杠老清新一枚,教育信息化专业顾问,九芒星专业班学员,心理咨询师,中国九型人格网专栏作者。
个人公众号:
kelly杨奎妍
(微信号:kelly-chuangmei)
爱分享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文章投稿或转载联系编辑丨飞哥
(微信号:136783681)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