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失眠了,昨夜失眠,于是又很4了一把。
三十个年头了,一直在努力,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求的是什么。昨晚又把这个折磨我自己N久的问题拿出来问自己。以前最怕的就是这个问题,遇到这个问题就选择逃避,就莫名烦躁。
求名?不是,自问求得名了也没有很开心,也不在乎所谓的名声,名望;
求利?更不是,钱财对我来说是身外之物,这么多年的幸福感并没有建立在钱多钱少,房子大房子小。
那我到底求什么呢?
那我到底求什么呢?
那我到底求什么呢?
我为什么不开心,究竟怎样我才能开心呢?
九型之后有了答案了,答案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那个所谓的意义。从小都是在证明,不断地证明,活着好像就是为了证明。不想读书却拼命读书,觉得是为父母而读,读好了证明自己可以学习成就优异;努力工作,证明自己有能力挣钱可以活得很好,想做自己的事业是为了证明我自己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那到底证明给谁看呢,给家人看?说到底是证明给自己看,说到底就是想任性地,完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无数次想一个人背着行囊出去旅游,想一个出去闯一闯,可是从来没去实现过。
生命中一次次地在妥协,然后又不甘,各种委屈。但事实上,真的让我自己去做了,实现了我却并未必有多开心。结果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要的就是那种感觉,可以任由自己去做,去体验的感受。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懂4号的原因,他们总认为你想去做一件事,是奔着那个结果去的,可我却不是,这个感觉如果一开始就对了,结果是怎样并不重要。这也是身边人不懂我们的原因,因为他们给不了我们想要的那种感觉,于是我便委屈了。
心甘情愿,对,就是这个词,我不愿意任何事情我是受别人的意志左右而去做,如果这样,事情本身已经变味,可能我会去做,但我带着委屈去做,就算拿到结果我也不开心,从起点就注定了不开心。
裴导一直说4号应该放下对无,空的执念。我这也是一种很大的执念,执念于内心的感受,而忽视了脑。
这几日尤其觉得,心,脑,身三个守护我们的小家伙特别可爱, 我的心就像个孩子是任性的,它想要自由,想要任性,想要为所欲为,可是脑这个小家长不允许了“你是活在世间的,你这样做行得通吗?你想要的都是对的,你考虑过后果吗?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于是身这个小好人,听心的也不是,听脑的也不是,它纠结了,你们吵吧,吵好了我在干活。
哈哈哈,这么多年我的脑大多数都是赢的,所以我能理性,但心还是委屈的,所以我不甘,我也不开心。当我学完九型,看到了这三个可爱的小家伙,我已经在学着如何去安抚他们,对于心,这个可爱的孩子,我宠着你,任由你撒娇任性,但我不放任你,脑这个小家长可以很好地约束你。
对于脑这个严肃的小家长,大是大非面前你必须能独当一面,但也要给心一点空间,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释放能量。对于身,你就不要趁机偷懒啦,你行动起来,心和脑能更快的分出胜负,你能更好的缓和她们俩的关系。
如果脑,心,身和谐了,就完满了!
协调中,感慨完毕!
——九芒星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专业班学员汪林娟
四号求的是一种“随心而为,想做就做”的绝对自由,这就是为何叫“自我型”的缘故,然而,个性与任性的关键差异在于,是否考虑了你的"做自己"对他人及环境的贡献和价值?
否则你貌似做了自己,却仍然觉得没有意义,做成了也觉得没有意思,4号从任性到个性的关键一跃是———看到他人是愿意理解并看到自己的独特性的,看到这种"自我和他人的一体性"。
4号人之所以"任性"也是对自己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不明智的补偿。真正的个性,是回归那个客观实在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自己,行动起来,行动!行动中才有真相,才有意义!
by 裴宇晶博士点评
【重磅推荐】
2019年
深度解读九型人格大师著作系列②
——跟裴宇晶博士读唐里查德《九型人格的智慧》的精品微课将继续开启分享!
↓识别海报二维码报名学习↓
第九讲:深度解读4号智慧的核心要点
↓识别海报二维码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