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九型人格视角解读江苏新高考方案

邹家峰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对于大多数人或者家庭来说,恢复高考四十多年来,高考仍是目前改变命运的最公平途径。上个月,一则江苏新高考方案出炉的新闻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一个月过去了余波未平,影响深远。笔者用九型人格视角带领大家解读江苏新高考方案呈现的一些特点:


特点一:标准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方案提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总分750分,和全国一样。以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各科总分为例,仅江苏和上海总分不是750分,江苏480分显得特别刺眼,当时这样的“奇葩”方案是怎么披着改革创新的外衣被通过的,我至今没有想明白,害惨了很多届江苏考生。


全国选拔人才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总分一致就是最大的前提。总分不同带来省际生源横向比较困难,总分低的省吃亏。新方案回归到全国“统一口径”750分的正常轨道,是亡羊补牢之举,是归回本位之举,是上规矩的做法。


特点二:个性化(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物理、历史2选1+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新方案一共为考生给出12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兼具共性与个性,用心良苦。


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长兴趣等选择其中一种路径,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也可以较好地满足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人才选拔的个性化要求。


过去,我们常听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起跑慢一点不要紧,选对“赛道”(“竞赛项目”)更加重要,12种组合就是高考竞技场的12种不同“赛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点三:规律性(人才培养不能拔苗助长)


 从考试内容看,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特点四:综合性(人才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新方案提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档案。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提供给高校。


思想品德(1号、6号元素),思想要端正、品行要好、爱党爱国;

学业水平(九型人格中心三元组中的脑区元素)

身心健康(九型人格中心三元组中的腹区、心区元素)

艺术素养(心区元素、4号元素)

社会实践(副型中的社交元素)

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兼具9种元素)


特点五:启发性(九型人格在高考领域大有可为)


该新方案启发了笔者,“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是前面五个方面的起点,自我认知是第一步,是基础、是前提,尤为重要,解决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生涯规划解决的是“我要到哪里去”“如何去”。


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可以解决以上人生哲学之问。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有个清晰的自我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树立目标,有的放矢,取长补短,做好生涯规划,实现人生梦想。


应用展望:九型人格理论是自我认知的工具,在高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运用前景广阔,同时可以将大学设置的专业用九型人格元素代码标注(一级学科用1-2种元素标注,哲学45、法学16、教育学12、工学56、管理学13;二级学科用3-4种元素集成标注,比如管理科学与工程1356集成元素;三级学科可以用更多的元素集成标注)。


还可以将职业分类用九型人格元素代码标注。学生性格元素-大学专业元素-职业岗位元素三元匹配,理论上,匹配度越高越适合,在高中生选专业、大学生找工作中提供参考导航,利于发挥更大优势。(作者邹家峰,九芒星九型人格督导)

 

 

延伸阅读:江苏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9/4/24/art_60096_8316339.html


好书推荐:《为自己的性格找份工作: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08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