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不是一号性格的专利
其他型号的人一样生活在“对错”之中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我对你错”背后的权利控制问题,当然就像上面说的,对错不是一号的专利,每个人都有这部分的问题。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所以我有控制你的权利。因为标准只有一个,所以,我是好的,你是差的;你我是有能力的,你是没有能力的;我是高的,你是低的,所以你要跟随我,听我的,你才能跟我一样成为“好的”。不然你就“坏了”,不好了,差了,你就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没有人会认可你了。
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
一个小孩子跟着妈妈出去玩,结果摔了一跤,还把玩具摔坏了。哭鼻子了,哭的很伤心。结果妈妈扭过头来,训斥孩子:“不要在大庭广众掉眼泪,好难看,再哭妈妈就走了!”
于是,孩子只好悻悻的收起了眼泪,默默地记住了不能在大庭广众下面表露忧伤。因为妈妈都是为我好,妈妈都是对的,为了不让妈妈抛弃我,我就要按照她的标准去做。
这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我们从小都是如此长大,身上刻满了家庭和社会规则的印记。我们战战兢兢的按照规则去生活,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一个关于对错好坏的框框,一个自我约束的框框。
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可笑,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谁制定标准,谁就是老大,谁就有权利。
比如在中国,关于孝道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烦恼。自己不想结婚,可是父母逼着结婚,逼着去相亲。自己明明不想那么做,可是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啊,就只能委屈自己了。牺牲自己,成全父母,这似乎是很多子女表达孝的方式,也是很多父母觉得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所以,放弃自己的意愿,满足父母才是对的,不照顾父母的感受,自在生活是错的。因此,很多人在“对”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很没有自我,还有很多人在“错”的道路上走得很内疚,很自责,很不坦然。
但是,这真的是对的吗?谁制定的标准?
我们太习惯于顺从,而很少反思这个标准是否是唯一的,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个体化的需求,也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愿望,可以自在掌握自己生活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与父母的分离就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我们不可能成为父母的依附品,我们必然会脱离父母的怀抱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分离必然产生不适和痛苦,而这个痛苦双方都必须要经历。所以,我们必须承担让父母失望的后果,才能开启我们新的人生。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飘向远方成为一颗大树也许比依偎在父母身边做一颗永远的小树苗要正确的多。
所以,什么是正确的?这个标准谁说了算?你思考过吗?
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赚很多钱,一定要出人头地,很多都是如此。因为做到了,我们才是对的,才会被认可。这本身的逻辑就值得被思考,不是吗?
我遇到过好几个抑郁的个案,让我看到抑郁并不是四号的专利。在我的经验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甚至乐观的七号也会抑郁,我的父亲是八号,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抑郁过,那九号我暂时没有遇到,相信肯定也是存在的。
那这么看来,也许真的每一种型号的人都会遇到抑郁的情况,它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我访谈过好几个个案,当然我自己也有一年抑郁的经验。我发现,很多时候,抑郁的人会说一句话:“死了多容易啊,可是面对生活却是那么痛苦”。
大家可以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走投无路的感觉吗?生活的路被堵死了,没有自由,没有出口,死亡也许才是我可以拥有的选择。他们没有选择,无路可走。
为什么许多人都说,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他们却觉得无路可走?
那就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对错。我知道那样是对的,可是我做不到!我太差了!太多的对错,太多的做不到,太多的自我批判,太多的自我攻击。这些都把自我的道路封住了。
当一个人过多的活在规则的世界中时,被理解、被包容、被爱就变成了一种有条件的交换。当他自己内化了这个交换的时候,表现不好就自动等同于被抛弃,所以他们才会有无路可走的感觉,因为他们在那样的情境中,无法靠自己返回“好的”状态,所以他们自己就先抛弃了自己。
所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标准是谁定的?你为什么要被规定?
其实我们是有权利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我们可以自己来规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也是可以被接纳的。
我们把审判自己的权利拿回来,不再交给他人。这样我们就获得了自由。
也许我们从小是这个权利游戏的服从者,体验过那种被控制的感觉,所以长大后,我们想要成为主导。
当你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标准来执行的时候,你体验到了掌控,体验到了被看到,被听到,被尊重的满足感。
但是你的标准真的是宇宙唯一的标准相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你有信心这么说吗?而且就算你的标准是正确的,那别人的标准就是错误的吗?
所以,觉得自己掌握了唯一标准是一种婴儿般全能感的自恋,觉得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觉得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别人都是错的,不正确的。
不仅捆绑了自己,也捆绑了别人。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有些方面的修行人也在渐渐用更“正确的道理”来标榜自己,批判别人。比如有些极少数学佛的人,有时候故意用因果的关系来吓唬别人,借着告诫的名义,其实在享受我对你错的自我良好感。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其实也只是被真理掌握罢了。
所有的所谓的真理都是在自我设限,所有的所谓的真理都有明显的是非对错的观点,即便是一些教授人性“真善美”的理论,也同时在否定和压抑了人性中被认为是“假恶丑”的东西。我们并不是要弘扬人性的丑陋,而是用一种客观和接纳的方式看待它真实的存在,也可以尝试去拥抱它,理解它,接纳它。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因为不完美而真实存在。
没有绝对的对错,唯一的真理。如果你觉得你掌握了宇宙的真相,唯一的真理,那么去思考一下,你是否太过自恋了。是否可以允许其他的可能性进来,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
当我们感觉痛苦的时候,受到束缚的时候,不妨去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这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观点?这个观点是真的吗?这个标准是唯一正确的吗?
当我们学会去反思,去质疑这些隐藏在我们身心中的条条框框时,有些东西就开始松动了。
我并非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我还有其他的选择!这就是一种自由的感觉。
所以,还是那句话,把审判自己的权利拿回来。
想要自由,还是想要被控制,你自己选吧。
精品微课
一次付费
永久回听
↓↓↓
想要了解更多系统的内容,
欢迎参加九芒星的地面课程哦!
【IEA国际认证】第十七届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专业班报名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