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不就贴标签嘛,有什么好学的”——如何正确分享九型人格?(文/裴宇晶博士)

裴宇晶博士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原文标题:

《如何正确分享九型人格?》


亲爱的九迷朋友,相信当你学习过九型人格以后,一般都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告诉别人你学习了一门神奇的性格分析学乃至读心术。


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

“你是1号……”

“你是3号……”

......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对方会反问你为什么是这个号码,你讲完1-9号后无法帮助他人分清,你会越来越被动,因为你很难解释清楚各个类型的深层差异。



别人会“我哪个都很像啊!”

然后你只能以

“这个很深入,不是这么简单,不要看行为。”


可是,

你真的能给他们看到动机吗?


还有人会告诉你

“这个嘛,茶余饭后玩玩而已,人哪会固定一种?”


你只能以

“这个学问很深,

是核心价值观决定云云,终生不变,

健康程度、行为和状态可以变化……”


回应,但对方不会理会,因为他们还很难理解你的话。


当然,更有甚者,会直接反对你和九型学问因为你给他们一个莫名其妙的“标签”,是自我限制,人是有无限可能性的。




如果你学过九型,你或许在分享时候遇到过以上问题,所以我建议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分享时:

千万不要给一个人家标签,

这样对他人有好处,

因为在对方不深入了解九型及这个号码之前,

那个数字不但没有意义,

反而徒增烦恼,

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因为换成是你,你也不见得愿意被安个帽子,而且这个“帽子”在九型负向传播的国情下(即讲1-9号均主要以缺点和讽刺口气来描述),对方等于被你科学地文明地羞辱了一番……

“你们3号人经常是不择手段的……”

“你们6号人太胆小,畏首畏尾很难成大事……”

“7号都是那种很难专注的,玩心很重,千万不能招聘7号人啊!……”


以上这些分享可以说是九型“遗毒”,不仅错误,而且会给对方带来阴影和排斥,更严重的是,他会让你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人,把一般甚至不健康状态下的型号的部分特点和案例强加于一些健康的同类型的人身上,简直可说是愚昧无知。


此外,国内的九型传播有一个流行的方式

“贴号”

从一些老师开始,

上行下效,

因为大家以为九型人格可以和星座、血型等类似,

都可以从外部给一个标签,

这是最严重的误区,

最大的弊病!


在九型专业老师的训练中,反复强调不能有“告知对方性格类型”的事情,这是一个忌讳。


如果你真的觉得九型有用,

先把九型用在自己身上,

借助九型觉察你的模式、人际关系,

你自身的变化会无声地影响到他人

而不是一天到晚劝人家学九型来理解你。



如果你进一步想用九型支持到他人,就和他探讨他的类型(你认为的)的一些特质、内在模式。


比如可以和一个4号说“我学习过性格学,

你这种性格常常觉得别人不懂你,

其实你只是希望表达你自己,

有人愿意聆听你内心的声音……

你没有错,

不过你可以适当关注一下他人、

周围环境以及多行动起来,

或许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你。


也可以和一个与6号相处有困难的朋友说:

“其实他需要的是你能重视他的担心,

认真考虑他的意见,

和他共同承担可能的风险,

而不是哄他开心,

或者觉得他太小心,

无视他所预测的问题……”


但至始至终不要出现“你是4号”、“他是6号”。



总之,九型人格最有效的传播就是

“只说特征,不说数字”


要致力于帮助他人自我认识、反省以及运用你所认为的他的这个类型的特点解决他实际的困惑和问题,这样一来,无论对方将来有没有机会学习九型人格,九型人格事实上已经在他们身上发挥了价值和作用,这就足够了。


如果你身边有一些喜欢“贴号”的“狂热的九型爱好者”,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作为一个友情提示!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转发予以支持。

——裴宇晶博士



想要了解更多系统的内容,

欢迎参加九芒星的地面课程哦!

【IEA国际认证】第十七届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专业班报名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