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居家隔离”痛苦指数排行榜(文/裴宇晶)

裴宇晶博士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最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停下脚步,全民强制进入“自保状态”,马不停蹄的人们被迫休息,居家隔离,延迟工作,我们得以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祸中之福。

然而,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来说,“居家隔离”对自身的影响是不同的,“居家隔离”是让所有的人都被迫进入了自保状态,有的性格的人非常难熬,痛苦万分(例如缺自保型及社群型),另一些性格的人则心里暗爽,拍手叫好(例如自保型及缺社群型),尽管我们必须用“居家隔离”抗拒疫情,但我们仍要怀慈悲之心,去看待和理解居家隔离对某些性格的人带来的痛苦。居家隔离痛苦指数高的性格的人们在这场战役中为大家做出了更多的牺牲。


接下来我们就按“居家隔离”的痛苦指数高低顺序来走进不同类型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还不了解本能类型,可以先花一分钟时间进行测试:

【1分钟本能类型测试】测测你的主导及盲点副型


第一名——社群/一对一型(缺自保型)


       “居家隔离”最痛苦的莫过于本能顺序是社群型>一对一型>自保型的性格结构,他们是热情交际型,平时最喜欢三五成群的各种聚会,维持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事,他们总是不断创造聚会。在六种分支类型里,他们是最喜欢聚会的一类人,他们善于资源整合,常常在饭局间审时度势,纵横捭阖,在享受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的同时还解决了很多问题。

 尤其是恰逢春节,本来约好的聚会被迫取消,所以看到网上各种“顶风作案”的聚会,很可能是这类人,也许你会觉得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实在想念了,打打电话发发微信不就行了?那你可真没理解“热情交际型”的含义,对于社群型来说,网上的这种微信群、qq群并不叫“社群”,他们喜欢见面聚会,并不喜欢虚拟社交,例如微信群、朋友圈。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反而不经常在微信群这种虚拟社群里活跃,说白了,他们认为的“社交”就是见面聚会,才有气氛,才能满足热情交际的本能,打电话、发视频这些都远远达不到效果。但疫情当前,他们也只好以约打电话的方式谈平时没时间谈的事情,聊合作或叙旧。

同时,他们也是相对最不喜欢和家人整天呆在一起的,闷在家里简直是巨大折磨,他们中很多人会长时间打开电视或默默刷圈,对于社群型的人来说,电视机和网络成了他们居家隔离期间唯一的社群渠道——参与并关注更大的世界。总之,春节期间“居家隔离”对这类人造成的冲击是很大的!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是最能适应环境,追求和谐的,能为顾全大局牺牲自己的一群人,因而会强迫自己适应,他们当之无愧排为痛苦指数第一名——最最痛苦。


第二名——一对一/社群型(缺自保型)

      “居家隔离”第二痛苦的仍然是自保型排最后的性格结构——一对一型>社群型>自保型的性格结构,对他们而言聚会也很重要,虽然没有前一类人那么广泛的社交,但是他们的交际圈更紧密。他们同样非常怕“闷”,无聊,加上他们自保排最后,因此居家隔离也给他们带来很大痛苦。


     他们还比社群/一对一型的人更高能量,也更加强势和叛逆,要么运用自身影响力号召大家关注疫情,倡议大家戴口罩,感召朋友圈的人不参加任何聚会,全力配合疫情战斗;要么罔顾宣传,扬言死不了,偏要顶风搞聚会,或者先表现地满不在乎和逆反,后来又最积极地组织大家抗击疫情。

        不过对他们而言,打电话和视频比社群/一对一的人效果更好,而且他们比社群型排第一的人更喜欢一对一联系,可以有大把时间和情感亲密的小伙伴们一个一个地打很久的电话,因此“居家隔离”隔离不了彼此的感情,可缓解一部分“居家隔离”的痛苦,他们可能是对外以电话、微信等电子方式联系最多的人群,也更倾向于发动伙伴们募捐、倡议,在各种虚拟社群里进行猛烈轰炸式宣传。因此,他们的痛苦指数为第二名——非常痛苦。


第三名——社群/自保型(缺一对一型)

       只要是社群型为主导的人,都喜欢亲朋聚会,以及传统的春节拜年走亲戚活动。因此对于社群型>自保型>一对一型的人而言,他们依然痛苦,不过痛苦程度比前两者要低,因为他们是最严肃正经、顾全大局的人,因此他们最可能“六亲不认”,要求亲戚朋友必须隔离,必须戴口罩,禁止互相串门的强硬执行者,网上看到的“亲姥爷不开门”之类的视频,很可能是这群人!

       他们是最像“公务员”的人群,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执行抗击疫情的各种要求,也比前两类人更担心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且不存侥幸心理,宁可矫枉过正,也要严肃认真对待这次疫情,并要求亲朋好友也必须做到!当然他们内心依然会有剧烈冲突,毕竟呆在家里也不是他们不喜欢的,可能会异常沉默,他们和社群/一对一的人一样,也可能是看电视最多的人群,他们密切关注电视新闻并进行评论,这也弥补了他们的社群本能的需要,毕竟参与并关注更大的世界是所有社群人的需求!他们居家隔离的痛苦指数排第三——比较痛苦。


第四名——自保/社群型(缺一对一型)

       接下来的三类人,对居家隔离可能不但不那么痛苦,还比较享受了,对于自保型>社群型>一对一型的人而言,除了隐约有些担心年后的工作延误和各种经济方面的可能损失,也会非常关心居家隔离后生活物资和用品是否充足(有可能会出现抢购和囤积柴米油盐菜等生活用品)。出门就是去购买生活所需,并没有太大的痛苦。

       由于自保排第一位,“居家隔离”对他们而言就是满足自己第一本能的,因此他们会借机拒绝不必要的应酬,集中精力在家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时常测体温,关注身体健康,同样可能是严格执行“亲姥爷不开门”的执行者,只是不会像社群/自保型那样太管别人家的事,做好自己,享受家人一起的时光。他们居家隔离的痛苦指数排第四——比较享受。



第五名——一对一/自保型(缺社群型)

        接下来可能不应该叫痛苦指数,而简直是享乐指数了,对于一对一型>自保型>社群型的人来说,“居家隔离”太好了,由于缺社群,本身就不喜欢和不熟悉、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就算不居家隔离,他们也讨厌拜年、走亲戚和大多数聚会(除非是和喜欢的三两好友),很多不好推辞的聚会取消了,各种无聊的春节串门活动全部停止了,那些根本不想见的亲戚终于可以不见了,还可以延长假期。

      他们是所有性格里最喜欢“春节旅行”的一群人,反正也不用走亲戚,不如飞到大自然中享受隔离。不过由于疫情,很多人的旅行计划也只能被迫取消,即便没有机会出门旅行,也可以做任何喜欢做的事(如果有一对一对象在更好),可以追很多平时没时间看的剧和书,熬夜看触动内心的老电影,听着喜欢的音乐,打游戏,睡懒觉,享受猪一样的生活,和心爱的人煲电话粥或整天腻歪在一起(窃喜对方再也不能丢下自己去串门、聚会),不过如果是处于冷战中的夫妻和家人,居家隔离还是有一定挑战,会有点尴尬,逃无可逃。


第六名——自保/一对一型(缺社群型)

        最后说说这最享受“居家隔离”的一群人,作为自保型>一对一型>社群型这个性格结构而言,居家隔离,禁止串门、聚会简直就是为他们这类人量身定做的休息方式!说实话,即便没有疫情,他们也渴望并经常“居家隔离”,苦于没有理由拒绝互动。疫情提供了绝佳的隔离机会。

      对很多前面提到的类型而言,假期延长并没有带来多大快乐,因为实在太无聊。可是,假期延长对自保/一对一型来说却是货真价实的,除了有点隐约担心年后工作的延误和经济方面可能的损失外,基本上都是享受隔离的。当然,到超市抢购和囤积生活用品也很可能发生。

      他们是典型的宅男宅女,和一对一/自保型的朋友一样,“居家隔离”太好了,很多不好推辞的聚会取消了,各种无聊的春节串门活动全部停止了,那些根本不想见的亲戚终于可以不见了!和一对一/自保型不同的是,即便是喜欢的人,亲密的关系,也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来链接,电子联系是可控的人际联系方式,一切时间计划安排反而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他们甚至只通过文字就可以链接,不一定非要电话、视频。

        当然他们可能会更多思考如果复工时间太晚,一些原本计划的打乱如何弥补?如何通过线上和网络方式展开工作?除了享受假期外,超长的假期如何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学习新知识,看书,追剧,听网络课程等。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性格的行为呈现方式受九种类型等其他维度影响,因此本文仅供参考,例如九种类型中的2号、6号、7号的社群型会更加热衷交际,而4号、5号、9号则更容易倾向于强化自保倾向,即便是社群型也会相对宅一些。在此不做更多陈述。也欢迎不同性格的同学对本文加以补充!

      总而言之,对于“居家隔离”这件事,最痛苦的莫过于缺自保的“社交达人”,最适应的则是缺社群的“宅男宅女”。可见,居家隔离这件事对不同性格的影响差异很大,忍受和享受程度非常不同。

      我们要特别感谢以社群型为主导和缺自保型的朋友们对自身本能的巨大克制,为了共同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他们克制本能,配合全民隔离,活在人格结构的“病”里,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作出更多的牺牲。

      最后,祝福我们都平安健康!



相关链接:


【1分钟本能类型测试】测测你的主导及盲点副型


【九型深进】不可不知的三种生命本能——九型人格的副型理论


三种本能类型会因为人生经历而改变吗?为什么副型是“本能性格”?


【副型篇】从微信发红包解读你的性格与金钱观


【精准辨析】最容易混淆的第一第二本能类型,终于分清了!


你的钱都去哪儿了?——财神节谈谈“性格决定金钱”(文/裴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