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型测试题
九芒星九型人格版
附
根据每条符合你的情况进行打分
0分-完全不符合
1分-基本不符合
2分-基本符合
3分-完全符合
最后把每条得分加总
对照结果说明
看你的一对一本能的强烈程度
1
我有一种能令人上瘾,使人着迷的气质。
2
做事情,我要么过分投入去做,要么我一点也不想投入。
3
别人经常觉得我在表达或做事上“太过了”,凡事有度, 应该要适可而止,但我要么拒绝这样做,要么不情愿地这么做。
4
当我面对有感觉的人时,我的脑海里会跳出“对,就是他!”,立刻打开心,想和对方对话,不自觉地想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5
我容易沉迷于爱情或某一段深入的关系,我要么太粘人,要么必须努力不粘人。
6
我感觉我的生命里有一部分不见了,我正在渴望着寻找一个人,来重现完整的我,这份难以抑制的原始呼唤,引发我情绪的多少起伏波动。
7
进入一个社交场合,我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扫描和聚焦到某一位令我最有感觉、最有趣、最有能量的人,被对方的魅力所吸引。
8
如果没有亲密连接的滋养,我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在枯萎!对我而言,没有激情和亲密,如同已经死去一般!
9
我只有在点燃、释放自己激情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正在活着。有时,这也让我忽略了人生的其他方面。
10
人们要么爱我,要么恨我,不管怎样,我的个性就是如此强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不管我愿不愿意。
11
只要是我真正有感觉的事,我通常不去想成败得失,有了感觉就一路向前,去闯、去试错。即便真的失败,我也会从0开始,推倒重来,我自信可以满血复活,东山再起,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2
我最害怕平淡无奇的生活,喜欢自我折腾,那种一成不变、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会让我绝望。
13
我经常心血来潮,如果遇到让我有感觉的人或事,我会不顾事情的轻重缓急,把应该做的事情推后,先尽情投入我的感觉!
14
我向往生命状态的波澜起伏,高潮与低谷如过山车一样,人生需要体验,需要经历,需要故事。
15
我特别享受能让我有“触电感”的活动,无论是跳伞攀岩、深度谈话、一部刺激的电影或一首触动心底的歌。
测试结果说明
35分以上
强烈一对一本能
26-35分
较强一对一本能
16-25分
较弱一对一本能
15分以下
缺乏一对一本能
这次疫情期间,不少一对一型的成人和小朋友来咨询工作和学习问题——我很努力,但为何“事倍功半”?
更奇怪的是,他们有时候不怎么努力,却可以超常发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一对一型人做事都有个特点——一切看感觉。有感觉了,他们就会过分投入地去做,否则就一点也不想投入。
一对一型,就是这样极端,要么“开挂”,要么“挂”。
所以,对于一对一型的人,你的一对一的对象在哪里,你的能量、天赋、激情就在哪里。一对一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事、物,是一切让你为之倾心、迷恋、沉浸、触动、产生激情的对象。
因此,如果能在深深热爱的领域去绽放自己的才华和天赋,才是一对一型人能够成为黑马,创造奇迹的地方!
很多一对一型人为了一个心爱的人,可以迸发全部潜能,没日没夜去工作,或者因为一份情怀,一个兴趣,一个兴奋点,创意四射,有如神助,一对一型人要明白,唯有那些可以调动你的兴趣、激情、感觉、意义感、触动、激发的东西,才能让你绽放生命本应有的光彩。
所以一对一型人要尊重和看见自己的本能,一对一之外,能量封锁,事倍功半!一对一之内,点石成金,事半功倍!
如果一对一型人心不在焉、毫无创意,此时就是一对一“断联”状态,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喜欢做这件事吗?
一对一一旦连接上了,可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产生无穷无尽的能力和热情,帮助你去完成你想做的事。
遇到喜欢的工作,会一头地扎进去,甚至愿意倾其所有,具有牺牲和献身精神,否则即便报酬丰厚,只要对一份工作的人和事没感觉,依然难有热情,表现平庸,业绩平平,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天赋才华就像被“冻结”了一样。
当一对一型有了感觉,一对一连接上了,于是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的时候,他们是最轻松,最有创造力,也最高产的。
对于一对一型而言,越轻松,越容易灵光乍现,越容易开挂,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也越大。
一对一,甚至可以让你满血复活、绝处逢生,一对一是“至诚通神”,那份一对一的深入、专注和虔诚,是最难能可贵的,自保型人通过不断积累,勤奋努力,稳步前行,社群型人通过耳濡目染、观察和体验环境获得经验和成长。
一对一是一切由心出发,心在一切在!感觉来了,就可以超常发挥,并且往往是跳跃式的前进,但也会断崖式的下跌。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社群,环境第一!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对一,兴趣第一!如果你的孩子是自保,方法第一!
缺一对一本能的人,怎么也不理解一对一型这种超不稳定型发挥选手,他们怎么突然就厉害了,然后怎么又突然不行了。
一对一型只要来了感觉,遇到任何困难都会一往无前,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如果写文作诗会灵思泉涌、打动人心,充满感染力和感召力;如果学习技能,会以点及面,瞬间通透,一通百通,无师自通。
如果你是一对一型,觉得自己笨拙、呆板、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了,你会发现你怎么努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就问问自己,你的一对一此时去哪儿了?它被你雪藏在什么地方,套牢在什么地方?
总之,一对一来的时候,总像“自然天成”,一对一不来的时候,可能“劳而无功”,在一对一的时候,你有多开挂,在一对一之外,你就有多难堪。
此时,可能会有人可能会质疑,怎么可能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里的事情都有感觉呢?
比如我们的工作、学习,很多根本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只是不得不做、不得不学,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办法、没条件选择我们喜欢的工作或者学科。
这个问题非常棒,我们接下来就要提到一个重要问题。
一对一本能具有“爱屋及乌”的传导性,你只要找到你应该做的事和那些能让你为之心动的人、事物之间的关联即可。
比如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从而爱上数学,在这门科目上突飞猛进、出类拔萃;
你为了向某个心仪的暗恋同学证明你的优秀,你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你因为喜欢、崇拜一个领导,愿意追随他,在他领导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创造佳绩;
你因为孩子的某个梦想,而去参加一个你根本不擅长的项目;
你为了你心爱的人能早日康复,没日没夜地打工赚钱。
当然一对一也可能是某种事,比如你想要成为一个心灵成长的修行者和老师,这是你的梦想,有使命感,通过学九型可以帮你做到,你进而也会对九型有感觉,你可以把九型和你感兴趣的心灵成长和修行结合在一起,一对一不是现实主义者,但总得为了一个人、一个梦、一个意义、一个理由而做,只要找到了这个“燃点”,你就可以做好任何事,频频开挂!
唯有一对一连接上了,你的感觉、激情引导你做你想做的事,那时候,你何曾怕过谁?你何曾有过犹豫不决?当一个一对一型人不够勇敢的时候,就是心没到位而已。
心到,万物生!
只要是他们真正有感觉的事,一对一型人通常不去想成败得失,有了感觉就一路向前,去闯、去试错。
即便真的失败,也能满血复活,跌倒了就一次次爬起来!他们也不怕从0开始,不怕推倒重来,但使兄弟情义在,东山再起未可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学习上,一对一型是触动式学习、顿悟式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不是自保型的积累式、渐进式学习,也不是社群型的通过环境和经验学习。
一对一型人只要感觉来了,就是那种突然一下子通了,突然就顿悟了,好像啥都会了。要么就完全找不到感觉,无头苍蝇,笨得不行。
所以,如果一对一型告诉我他没有学会。我会问他,你的心在不在?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对一型容易开挂时过分自恋,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可以,“死鱼”时又过分自卑,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可以。
要区分“灵感”和“掌握”的不同,一对一本能像流水一般,变动不居,起伏不定,不容易积累和沉淀,你领悟到的不代表你已拥有,如果你感觉来的时候会的东西,等你没感觉了却不会了,这提醒你没有“掌握”,还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和努力。
一对一虽然容易顿悟,但也可能会因为缺乏踏实积累,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
顿悟还需要渐修,一对一型人容易顿悟,但是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达到稳定。
不要让灵感顿悟之水,偷偷从你的指缝溜走,一对一型发挥不稳定的原因是过分依赖于顿悟、灵感、激情,一旦有了积累和沉淀,即便没有一对一连接,也照样有个底子在,表现不会太糟糕!百分之一的灵感还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铺垫或巩固,这也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
还记得禅宗的两位大师关于明心见性的两句对比诗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大师)
六祖慧能原本只是个目不识丁的樵夫,一次砍柴的途中听到别人在读《金刚经》中有关空性最本质那句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突然豁然开朗,顿悟!从此走上彻底的灵修之路,最终成为一代大师!这也是一对一被激活点燃在一开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惠能大师是一对一的顿悟修行,神秀大师是自保的渐悟修行。都是对的,我不认为有高下。渐悟和顿悟,都是伟大的。他们都是高层大师。
自保强调稳步积累,厚积薄发;一对一却能至诚通神,无师自通。顿悟和渐悟只是本能形式的不同,要走的路都是一样的,一对一型人要悟后起修,自保型人要渐修而悟。
一对一型人自我成就的第一步,是必须先点燃你内心的火种和激情!必须寻找有激情的领域或者把要做的事和一对一对象挂钩!
否则你的努力和积累再多,也难有用武之地,在没有激情的地方苦苦挣扎,是一对一型职业生涯最大的迷失!在没有一对一的地方苦苦努力,这是一对一型人最最消耗,最最痛苦的地方!
当找到一对一连接的感觉后,要进入一对一型自我成就的第二步,要积累、渐修,努力,努力,再努力!顿悟了不代表你已经掌握,要把你在开挂状态领悟、创造的东西沉淀下来,还需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落地!
如果一个一对一型人可以在自己有兴趣,有激情的领域坚持十年、二十年,必能自我成就,惊艳绽放,乃至功成名就,天下无敌!
●往期推荐 ●
● 一对一的小确幸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