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好累!”那些难以控制的执念如何影响着我们?

郑杰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浅谈三大本能类型的执念
 
裴导曾经讲过,本能类型,是源于身体的本能,是头脑无法控制的。但是,本能的能量是可以转化的,只要你带着觉知。
 

三大本能
三大执念
有了执念就会累

一般层级及以下的三大本能类型,副型就没有一个是不累的。所以禅宗要“破执”,这样才能得到解脱。
 
我们以为一对一型的人,那么激荡,那么激情,享受自由,但是仔细想想:
一对一这样的表现其实是想摆脱束缚
自保型的,显得小家子气、抠门;
社群型的显得拖泥带水,爱打官腔

一对一觉得这俩人都挺无聊的,我可不想变成他们那样。于是,他们用一对一来反抗,久而久之,本能成了执念。



其实,一对一型人很累,他们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指着激情过日子。激情是多巴胺,是荷尔蒙。

当这些消退下去,人就容易情感淡漠(无聊都不算什么),甚至出现抑郁,严重的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精神类疾病。

活该,谁让你这么执着的?
 
活该,这两个字是说给所有三大本能类型听的。
 


当一对一的人觉察的时候会发现:
一对一太任性,不如社群那样温和、包容,说话太直接,容易得罪人;也不如自保那样脚踏实地——有时候隔离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有时候有计划性反而更显得从容

所以,一对一如果学习下社群的包容、温和;学习下自保的计划性、脚踏实地,他们便会发现:温和地对待别人,别人可能更喜欢你,你也更能融入集体;适当地隔离,有计划性地做出安排,能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品质。
 
社群型人,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这样的人。



但是社群也累:
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穿的衣服,留的发型……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到,不能让大家觉得不舒服。社群型人这么做的背后动机,是对一对一过度任性的不满;对自保过度“抠门”,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不屑。
 
当社群型人有所觉察的时候,会发现:考虑这么多,自己也累

一对一多自由啊,想说啥说啥,想干嘛干嘛,想爱谁爱谁,他只需要自己的一对一对象认同(或者认同自己的一对一对象)就够了。

自保起码能对自己和家庭负责,家人认同他就行。都说自保抠门,人家起码实惠。



自己呢?穿梭在那么多团体里,长此以往,是不是容易对家庭、对爱人有所愧疚呢?所以,社群型人要学会让自己更自由、任性一些,也要多关注家人和亲密关系;对家庭、对自己的生活更有规划些。
 
自保型人,我想其他两个副型的人可能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人,一对一表示尤其受不了,觉得相处容易有隔阂,要那么多钱干嘛?那么苦哈哈地努力工作干嘛?

社群型人觉得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格局太小。

自保型人觉得一对一做事没规划,楞头楞脑的不踏实。

觉得社群型的人打官腔,假大空,不实惠;说那么多、做那么多,其实对自己没啥实质性的影响。
 


自保型的人如果放下执念去觉察,他们会发现:
规划那么多,日子过得像计算机一样刻板机械,累不累啊?

虽然我们都明白自保要先保障自己,所以求稳。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生活本身就是变化的,是不确定的,那自己是不是违背了生活本身的规律呢?

所以,不妨学学一对一,多放飞一下自己。



自保多出学霸,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学学社群,多融入集体,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哪怕你只是为了加强自保。
 
三大本能类型原来就是一体,我们谁都不缺,只是比例不同,主导不同罢了。

如果我们能带着觉察,让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形式重新融合,会惊讶地发现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然后尽情地去接纳它,享受它。

这才是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



文章作者丨郑杰(天地豪情)

 投稿文章推荐

新视角:如何用歌曲诠释三大本能类型的不同状态?


这些不为人知的5号神秘特点,或许能帮你加深理解!


“这只给你,你别给其他人”——5号自我觉察关于一对一本能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