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前言:完善副型理论,落地副型应用(文/裴宇晶)

裴宇晶博士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副型理论作为九型人格深进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内九型人格届已经流传很广,实践表明,副型对人们在婚恋、亲子、职场等关系的影响甚至超过九型人格类型,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影响也同样举足轻重,研究副型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辨析人格类型、更针对性的自我提升、更实战地应用九型、更广泛地普及大众。

世界九型人格大师纳兰霍的《九型人格进阶版——27种性格类型的自我成长之旅》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副型得到了九型人格老师及爱好者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相较于九型人格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九型人格副型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关于副型的基础——三种本能类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更是严重缺乏。



本书旨在完善九型人格本能(副型)理论,是世界九型人格领域第一本系统、详尽、完整阐述构成副型理论的人类三种本能的理论、应用研究,其中大量原创性内容来自十年来我带领九芒星九型人格体系的全新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全部是源于实战咨询个案及课堂真人访谈,而不是抽象的逻辑推导。

可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整个世界范围,本书关于九型人格副型之本能类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都是前沿,其中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提出的首创、原创,填补了国际九型人格副型领域的诸多研究空白。

事实上,本能类型理论本身就可以独立于九型人格体系而存在,即便没有九型人格,我们也可以单独研究自保本能、一对一本能和社群本能,国内外绝大多数九型人格大师和专家对副型的研究局限于本能(副型)与九种类型的结合后的27种副型,而关于本能类型理论本身的研究则严重不足,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干脆不提,对于本能类型的名称也相当不统一。
例如本能变体、副型、本能副型、副型领地……本书采用“本能类型”这一说法,尽管我们严格来说不应该把自保型、一对一型和社群型称之为副型,副型是分支类型的意思,但本能类型是独立体系,只有与九种人格结合的那个子类型才叫副型。

例如我们可以说“自保型4号”是4号的副型,但不能说自保型是4号的副型。


但是,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该领域术语的不规范、不统一,我们也只好迁就一下约定俗成的说法,默认自保型、一对一型、社群型也叫“副型”,这也是给本书起名时我的为难之处。所以本书在涉及到三种本能类型的时候,会采用自保本能(副型)这样的说法来表示。

综上所述,相对于九型人格理论,本能类型(副型)理论的确还不够成熟和严谨,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也是我们必须为之努力的原因!我们致力于把本能类型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进行研究,九芒星九型人格体系研究的“本能类型体系”包括三种本能类型的核心模式、维度、层级及职场、亲子、婚恋等方面的应用,还包括了三种本能类型基于排序不同而进一步细分为六种本能类型分支的理论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本能(副型)的排序研究情有独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尽管结合了前人的为数不多的资料,但是有关六种本能类型分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仍然大多数是九芒星九型人格体系的首创,我们也为六种本能类型做了原创性的命名
例如将自保/一对一型命名为“隐秘热情型”,将/一对一/自保型命名为“私密激情型”,将社群/自保型命名为“庄严务公型”。


这些命名的最终解释权和版权均归九芒星九型人格体系所有。

同时,笔者认为每个人的本能类型结构,或者说副型结构都是自保、一对一和社群三大本能的排序,而不是单纯的、非此即彼的“某种本能”。

结合九型主型后,作为个体也就不只是单纯的“自保型3号”、“一对一型5号”、“社群型8号”可以完全解释的(即便他们是主导),一个自保和一对一本能比例分别为50%和40%的自保型3号和一个自保本能比例占80%以上的自保型3号,他们的内在模式和行为呈现都是有较大差异的,尽管他们都是自保3,都符合自保3最核心的特点,但这种由于结构差异带来的不同,我们非常有必要去研究。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书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本能类型结构运作理论,人们的本能类型是由不同比例分布的三种本能类型所构成,因此每个人的本能(副型)都会出现一个排序,例如“自保/社群/一对一”。

本书详尽阐述了排序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本能(副型)分别的运作规律、功能和特点,是九芒星体系在大量现实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本能类型排序运作的两大规律——“失衡运作”规律和“次位代偿”规律。

这将是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九型人格副型理论体系最具独创性的贡献!

——选自裴宇晶博士新书《全景的九型人格之副型篇——提升婚恋、亲子、职场关系的本能智慧》前言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