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担心
孩子宅家,不爱交际怎么办?
从性格类型的角度来看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没有哪一种性格特别宅?
的确,对于缺社群的人来说
远离人群,宅在家是他们
最享受的生活方式了
缺社群不代表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
TA们有社交焦虑,未必有社交恐惧症
这种喜欢宅家的生活习性和缺社群人的
能量消耗方式有关
如果说社群型人是“人来疯”
他们在人群中补充能量
对陌生人是最为敞开的
那缺社群型人就是“人来躲”
他们在人群中消耗能量
对陌生人是最为封闭的
缺社群型
也称为
专业创意型
指的是在人类求生存三大本能
自保、一对一、社群,
社群排序在最后位
分值请参考文末本能类型测试题
本能类型是个顺序
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
第一本能和缺失本能
第一本能是发展过度
就是我们最擅长
最关注的地带
最末本能是发展不足
我们往往会在
最强的本能上投入过多
我们往往会在
缺失的本能上付出巨大的代价
缺社群的代价就是
过于亲力亲为,缺乏合作意识
导致过劳或者怀才不遇
今天讲的缺社群型主要由
自保/一对一/社群
和
一对一/自保/社群
组成
可以看出这两组的社群都排在了最后
缺社群型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呢?
有阴就有阳,在同一个人身上
劣势和优势互为阴阳的两面
缺社群孩子的劣势和优势是:
1、易恃才傲物 / 有才华、有创造力
正是因为缺社群型孩子具有才华、有创造力
影面便是容易“恃才傲物”,
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2、忽略团队合作 / 亲力亲为
正是因为缺社群孩子独立自主
自给自足,独来独往
崇尚凭个人本事生存
因此,影面就是易忽略团队合作,
不善于资源整合。
3、适应性不良 / 真实、率真
正是因为缺社群型孩子真实、率真
有主见、不跟风、不盲从
因此在团体中
会觉得蜻蜓点水般的
社交语言假、大、空
不屑跟随,妥协
语言过于直接
甚至忽视应有的礼仪
4、在公共场合害羞、不自信 / 具备独处能力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正是因为缺社群型孩子常于独处
总是宅在家里
因此面对公开场合
容易适应不良,害羞且不自信。
5、不合群 / 朋友少而真
正是因为缺社群型孩子朋友少而真
过于依赖某几个朋友
生活只在小圈子
就容易缺少全局观
因此抗拒陌生人
显得而不合群
缺社群型人喜欢深度,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喜欢多些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经验。他们通常只有较少几个朋友,但与这些朋友的关系都较为密切。他们喜欢较为深入地钻研问题,对于某一问题深入性的探讨甚于宽泛性的点到即止。这也是他们被称为专业创意型的原因。但当他们处于陌生人多的场域时,大脑经常会出现“汽塞现象”,原本的侃侃而谈成了一片空白。
由于没有社交的时间
投入爱好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不求人,那只能凭本事吃饭了
若不是生活所迫,
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没错,说得就是他们了!
我们来看看缺社群型孩子的案例:
1、缺社群型孩子上学案例
1)艾薇(7-8岁):一对一/自保/社群
艾薇回忆:在班上,有些人和朋友关系好,他人是不知道的。但我若和谁好,全班都知道,特别突出。我只和TA好,和周围的人都很隔离。因此,所有人都知道。
我小时候在人群之中,有时候会显得特别活泼。爬树、荡秋千都特别高。看起来是个很特别的孩子,我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吸引我喜欢的小朋友,让他注意到我。为此我会在人群中表现得很叛逆、很胆大。我不是争强好胜,我只是希望引起他对我的关注。目标还是在对方的身上。如果他不在,我就不会这样做。他在或不在,我会变成两个人。我会在我的一对一对象面前彰显自己的独特,就只是为了给他看。
除了我的一对一对象,我经常看不见班上的其他同学,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有什么八卦,众所周知的事件我都不知道。
2)安妮(15-16岁):自保/一对一/社群
艾薇问安妮:“你愿意跟你最喜欢的人待在厕所边上,还是和不喜欢的一群人待在最漂亮的地方,你会怎么选?”安妮回答:“我不会因为某人而让自己身处厕所边上,如果遇到了不喜欢的人最多不讲话,我独处就好了。”
当我去到陌生环境上课,我可以选择专心听课,也可以选择和身边人说话,除非对方特别令我讨厌。对朋友,我有选择。对上课说话的人,我没有那么挑剔。平时我要么独处,要么只和1-2个小伙伴玩,不喜欢和一群人玩在一起,经常叫不齐同班同学名字。对集体里发生的很多事不太知道,也不太关心。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缺社群,不同在于注意力焦点,一对一型的焦点在一对一对象身上,自保型的注意力焦点在生存保障、身体舒适度上。一对一/自保孩子对比自保/一对一孩子,在环境的适应性上更不良,更为挑人、黏人。相比较,自保孩子的比一对一孩子更为独立。这是第一本能上最主要的区分。
共性是都会隔离大多数人,不愿意和一群人一起玩,只和少数有感觉的朋友玩在一起,不关心群体正发生了什么。这是在缺失本能类型的共性。
听过了缺社群型孩子的例子
有没有更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呢?
你懂得了缺社群型孩子的
需求和恐惧了吗?
优势和强项了吗?
他们对于专业是
有毅力和匠人精神的
有着不畏惧社会目光
做自己的自信
他们在社会交往会显得
自卑、退缩、回避
缺乏自信的
有家长担心
这样不合群,有个性的
缺社群孩子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吗?
非也非也
缺社群的名人大有人在
王菲
她是有着天籁之声的国际巨星,
也是演唱会上惜字如金的王菲。
陈道明
他是塑造人物出神入化的影帝,
也是热爱宅家做手工的陈道明。
张爱玲
她是文风犀利、玲珑剔透女作家,
也是宅在家中装不在家的张爱玲。
木心
他是文坛、画坛奇才,
也是隐居乌镇的木心。
李子柒
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小能手,
也是样样都亲力亲为的金刚芭比。
他们的共性是,都具备着创意才华、是思想深邃、真实直接的专业人士。他们都乐于独处,对专业投入且深入,用他们的独特才华,为世界增添光彩。
安静的人们常常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浅浅的溪流或河水奔流迅速,较深的水域似乎较为平静。
这些都是活出了自己天赋的缺社群型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才能,能否绽放自己的天赋,要看我们能不能活出自己优势来。
要成就孩子的天赋,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独特性,怎么知道孩子的天赋的呢?既可以从显(优势)的部分去了解,也可以从隐(劣势)的部分去了解。
光有天赋能成才吗?未必!家长在了解之后,加以培养,因材施教,才能助孩子天赋成就。先天才能和后天的培养同等重要,是相辅相成。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就写过一篇散文《伤仲永》。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时才华显现,震惊众人。因后被父亲当作四处造钱的工具,无法继续学习。而导致才华泯灭,沦为众人的故事。王安石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如何激发孩子的天赋,家长能怎么做呢?
1)不是去指责,而是去理解;
不给孩子贴标签。对于家长来说,不是去指责,而是去理解。家长可以做的是,放下对孩子的指责。缺社群可以说是一种个性特质,它不是一种错误。
家长引导孩子,不是为了让缺社群的孩子成为社群型孩子。本能排序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可以改变的是本能的健康程度。这是我们的入手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精力获取方式和释放方式,以及如何保存精力,合理使用精力。
缺社群型人,善于保存精力,但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时常会有“刺激太多”的不舒服感。这种感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快被烧死。这种感觉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快不能呼吸。或者麻木迟钝。无关TA们是否喜欢与人交往,长时间置身于社交场合,都会使得缺社群型感到疲劳,消耗殆尽。TA们不一定是孤僻的,但是需要一个安静、适合思考的地方在那里恢复精力,不至于在外部世界弄得精疲力竭。
2)顺势而为则无所不为;
缺社群是一种性格特质,可以学着和它做朋友,而不是和它对抗。家长可以做的是欣赏孩子的独特性,培养孩子的天赋。还记得缺社群的另一个名字吗?对,专业创意型!每一个劣势背后都对应着优势。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内驱力。
缺社群孩子有着成为专业创意人才的潜能。具有独立思考、高度集中注意力,创造性完成热爱工作的匠人精神。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真正感兴趣,最擅长的领域,并加以培养,以便孩子能天赋成就,发挥出他的所长来。
3)引导孩子,自我了解,与自己和解;
家长可以做的是,陪伴孩子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卸下孩子对社交的自卑,放下不必要的自责。性格无好坏,过犹不及,真正令人痛苦的是性格的不健康状态。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去自卑,而是去绽放。
荣格指出:将一个孩子推出TA的个性自然范围是有害的,这会破坏“个体天然倾向”。实际上,他认为这也正是导致一些精神疾病的原因。
社群型人的性格天赋使得TA们更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赞誉。比起旁人,对于缺失本能,我们自己往往会是那个最羞愧,自我评判最多的那个人。对于缺社群型人来说,认识和欣赏自己独特的个性尤为重要。当我们通过学习,了解自己和他人之后,如果对自己和他人的评判越来越多,那一定是有了偏差。每一次评判背后都隐藏着关于自己的秘密,提醒着我们有未处理的伤口等待被看见。
当越了解越接纳自己,我们对自己的爱也会越深,越少会带着羞愧和评判上路。当认知改变,问题消失。
当我们与自己为敌,全世界便与我们为敌。幸福快乐的首要点就是,一个人愿意成为他自己。
孩子宅家,不爱交际怎么办?选段摘自《轻松育儿,成就天赋》微课堂。
~ THE END ~
文章作者 | 妍臻
九芒星九型人格认证导师
九型人格高级图表咨询师
美国NGH催眠治疗师
国际OH卡执行师
前媒体记者、后自由影评人
致力于通过九型人格 心理学
协助来访者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发掘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
成就自我实现的幸福人生
如何您还不知道自己的本能类型
可以做一下测试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心流世界
往期文章推荐
女性必看经典︱她为什么是孩子心中可爱的妈妈?九型人格解读高分热评电影《神秘巨星》中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