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爱和同行交朋友的妍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期我都会邀请一些嘉宾
走进九型人格会客室。
真诚敞开的和大家分享
自己在九型人格中的自我观察。
透由嘉宾们在九型路上的自我探索
或许也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每个人在自我启发的过程中
既带着个体生命的经验,也带着人性的共性。
本期的主题是
7号的防御机制与自我觉察访谈
第一位受邀嘉宾是自保型7号
九芒星体系督导阎渝锦
妍臻:请问你是如何区分欲望和需求的?
阎渝锦:欲望和需求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区分,因为我看到了什么新奇的好玩的,或者吸引我注意的东西,我第一时间就特别想:我也要有一件就好了!
小时候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去买。现在有了淘宝了,有拍照搜索功能就很好办。我有一次在宾馆里吃早餐,看见旁边一位女士穿着一条裙子很漂亮,就偷偷的拿出相机来,赶紧拍了她那个裙子,然后在淘宝上搜有没有同款。
所以在那一刻,我其实分不清楚到底是我需要它,还是仅仅是因为我的欲望想要它。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它的差别是在哪里呢?欲望就是:哇,太棒了,我想要;而需要是:哇,太棒了,我很想要它,但是想一想,我真的很想要吗?
真正需要的我会把它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欲望可能只是因为它外形漂亮。做个比喻,如果是我真正需要的,我就会把她纳为正宫娘娘。但假如是欲望,那就是后宫粉黛3000,我还得再接着娶啊,就是这种感觉。
是否是欲望可以看,当我拥有它的那一刻,我是满足了?还是立马把它丢到一边?所以我会“要我所得”,把想要的东西带回家。但是一旦拥有,并且带回了家里,很快,热情就会消退,于是不知不觉中囤积了很多东西。
我现在的对治的方法就是,把它先放到购物车里,等三天以后看看还想不想要?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再想要了。
妍臻:请问你是如何区分逃避和接纳的?
阎渝锦:我觉得逃避和放下在我来说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当我想做一件事,又觉得它很繁琐,我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付出那么多的精力把它做成。我就会告诉自己,我要放下它,但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痛苦和需要承诺的那个责任。这个时候看上去有一种云淡风轻,淡泊名利的感觉,但是我的内心深处知道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逃避行为。
还有就是当我特别想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比如说我很想要去讲课,这个时候就会想着要怎样去发布广告啊?怎么去找场地呀?我就会觉得是不是需要个团队呀?需不需要个助理来帮我?但后来一想,那我还要赚出雇助理的钱,万一这个课程不赚钱,合作伙伴不愿意跟我合作怎么办?想了很多以后,算了接纳现实吧。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就是觉得太麻烦了,太累了,可能也不赚钱,我就放弃吧,这就是逃避。
真正的接纳是一种,我尽力了,然后我也觉得我能够把所有的潜力和资源用起来,但这个时候可能是尽到了人事,但是天命却给你拐了一个弯。这个时候我心里没有对自己的愧疚感,没有遗憾。感觉到就是这样,我尽力了。这个时候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真正的接纳和放下。只有通过自我觉察才能清楚那个界限在哪里。
妍臻:请举例你的合理化案例?
阎渝锦:每当别人指责我这个那个错误,或者让我觉得痛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找理由,特别是在别人发动攻击的时候,我觉得合理化防御在这种时候就用得更多。
比如说像我们家那位就老爱说我,因为我的工作比较自由。他就会说,你看看你,一天在家里什么也没干。我就会说,那你平时周末在家的时候,你一天在家,也什么都没干呢?再说什么叫什么都没干呢?比如说我构思了我将来要讲的课,我在我大脑里做了一天的工作,我那么忙你又看不见,那个都是工作呀。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我是在为自己找理由,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痛苦。然后也是在防御对方扎过来的剑,是把痛苦挡开的一种方式。其实在说服自己,让一切合理化。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自己没那么痛苦,让自己可以为现实上蒙上一层玫瑰色的纱。
妍臻:在合理化防御机制启动时,失去觉知和保持觉知身心有什么差别?
阎渝锦:失去觉知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感觉,就身体是紧绷的。那一刻就好像进入防御状态,我要穿上盔甲,我要拿起长矛。而合理化就是我手中的矛,所以我着力去找对方逻辑上的破绽,或者去找在我的环境中能获得资源,可以帮助我来抵御对方对我的指责,所以它是一种战士的状态。
当我不带着觉知去回想,那些我急中生智,胡搅蛮缠,给自己找理由合理化的时刻,就会觉得自己特别机智,怎么能想出这么绝妙的理由呢?我怎么能说出这么让人无法反驳的话呢?真是佩服我自己。
但是当我保持觉知的时候,我会看见自己在合理化,会在心里偷着乐。我会看到自己的机智,也会看到自己的逃避。认错对我来说真的那么难吗?承认现实真的那么难吗?其实我也觉得自己不好,但又不想触碰这个痛处,所以不想接受这一点。嘴硬是为了保持“尊严”和“我是对的”感觉。
同时我也会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那个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对抗。防御就像穿盔甲的时候一直紧绷的是往下拉的力量,然后有觉知的时候是半紧绷半放松状态。
我会看见自己的防御模式,也会看见自己想要好的那份心。因为会有想要把不好的东西给藏起来,把好的东西露出来的那个愿望。我接受我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这个部分,同时也会看到自己的防御机制在启动。所以,就是能够同时看见。当我能够同时看到的时候,身体就没那么紧绷了。
然后还有一种高层的合理化,并非是为了逃避痛苦,而像是看见了乌云外面的一层金边,当这种合理化出来的时候是会带给我力量的。高层合理化的妙用就像我们在学NLP时的换框法,其实七号是善于变换角度看到事物多样性的。比如别人都说不好的一件事,7号能在其中看到好的一面,或者从危险中看见机会,然后转变成为积极的想法。所以这个就是看见乌云外面的那层金边。
—— 访谈精华笔记 ——
1、自动化合理化的那一刻就好像进入战斗状态,要穿上盔甲拿起长矛,而合理化就是手中的矛。着力去找出对方的逻辑上的破绽,或者去找到在环境中能获得资源,以抵御对方对自己的指责,动机是为了逃离痛苦。
2、失去觉知的合理化,为现实上蒙上一层玫瑰色的纱,戴着粉色滤镜看世界,便感受不到自己的焦虑和痛苦了。滤镜产生的幻觉,破坏了生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自动化的合理化,是对当下发生的对抗。此时的云淡风轻看似乐观,其实是只是为了逃避痛苦和责任。
4、失去觉知的时候,就像穿着盔甲在对抗着什么,身体感觉到紧绷,有一种往下拉的力量。
5、有觉知的时候身体是半紧绷半放松状态。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干什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对抗。看见自己正在防御,看见自己正在对抗。看见自己想要求好的那份心,接纳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这个部分。当能同时看见,身体感觉就没那么紧绷了。
6、高层的合理化,对生命有着建设性的作用。就像是看见了乌云外面的一层金边。可以从生命的阴暗之处,看到光亮之所在。此时的合理化动机就不是为了逃避了,而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一种多角度思考的转化能力。
第二位受邀嘉宾是社群型7号
九芒星第六届导师班学员周海东
妍臻:请问你是如何区分欲望和需求的?
周海东:在学九型之前真的是分不清的!但是现在已经好多了。欲望是你想要的东西。对于七号来说,想要的太多了,像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坑。
我很喜欢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有个很大的乐趣就是逛淘宝。有时候看见一些小巧精致又很潮的东西就会忍不住买回来。买过户外的工具刀、斧、工兵铲,老式的游戏机、收音机,本子、笔、杯子,有3D打印机,影棚设备,还有开源模型等等。很多都只用过一次,还对玩具和手办情有独钟,不得已在家专门收拾了个屋子堆放。
通过学习之后,才明白这些都是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这些小玩意儿浪费了我很多钱,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当我在浏览这些的时候,就会想象着这些东西的积极之处以及带给我的美好生活,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欲望是我今天满足了,明天我就想要别的。明天又满足了,后天我又想要别的,永远填不满。需求是只选择需要的,就是我必须有这个东西,然后才会去买。把这个区分了之后,确实每年省下不少钱。
妍臻:请问你是如何区分逃避和接纳的?
周海东:以前不开心时,我经常会说一句话:“这算什么事,去喝酒吧!”总是通过喝酒或者聚会去逃避一些痛苦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比如说工作开展不顺利,先掏出手机玩王者荣耀,借助游戏转移注意力,不去想眼前的困难。
接纳的感觉就是,当我遇到痛苦或者困难,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我是直接面对。就不去做别的事情,也不让自己分心,面对眼前的困难。
现在如果做错了事情,会想着如何纠正,如何改变,如何挽回损失等等。会做自我归因,是我的什么问题导致目前这种情况,然后积极改变,去达成目标。
直面这些困难的时候,我觉得就不是逃避,是已经接纳了自己所犯的错误。逃避的时候,就是不愿意承认这是我造成的损失。这是合理化在不同层级的显现。
妍臻:请举例你的合理化案例?
周海东:这个实在是太多了,每天无数次。比方说,和别人约好了一个时间,然后路上堵车就要迟到了,一开始我会自责:你为什么不早点出发,早做准备呢?然后给自己合理化一下:我这里堵车,别人可能也会堵,他可能也会迟到的,晚一点儿没关系……这个就是阿Q精神,让自己放松一些来逃避现实。
妍臻:在“合理化”防御机制启动时,失去觉知和保持觉知时,身心有什么差别?
周海东:当没有觉知的时候呢,我不知道自己在合理化。当合理化想法一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对,就是这样!挺好的!但是保持觉知的时候,合理化的想法一出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我就会知道自己正在合理化,又要准备逃避痛苦了。
在失去觉知的时候,注意力会上脑。头脑一通高速分析:这事时机不对,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或许结果会更好;这事别人不对,他怎么这么决定;这事太不巧了,怎么会这样呢?然后做出决定,这是天不成事,总之与我无关,总会解决的,还是先玩一会儿吧。
在保持觉知的时候,注意力会在身体上,会看见头脑中的念头,也会看见合理化的运转,更多的是寻找自身的问题,做决定的时候不会冲动和鲁莽,做决定也会更慢。
妍臻:你在社群中保持觉知和失去觉知时有什么区别?
周海东:当失去觉知的时候,我容易陷到情绪里面。比如大家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一旦讨论各种担忧,各种负面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想逃跑的情绪。有的时候会终止别人发言,然后打断别人,就是逃避。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这是失去觉知的。
如果要保持觉知,就是在我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就会仔细想,每一个人说话背后他们真正的要表达的是什么。特别是有陌生人的时候,我经常会通过别人的发言,一步一步的去探索别人的性格模式。我觉得保持觉知的时候,不会让自己陷到情绪里逃避,这个是特别重要区分点。
—— 访谈精华笔记 ——
1、逃避就是,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经常会做一些逃离痛苦的行为,转移注意力。或者就会做一些别的事情。就是不去想,不去面对,赶紧把这个给忘掉。
2、当失去觉知时,是不接纳自己是有问题的,就会不断逃避。当有觉知时,就会看见和接纳自己所犯的错误,积极面对眼前的情况。逃避的时候,是不愿意承认这是我造成的损失。
3、合理化防御启动时,就会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好让自己放松一些来逃避现实和焦虑。
4、失去觉知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在合理化的,会觉得事情本该是我想的这样!保持觉知的时候,合理化的想法一出来的时候,就能看见,会知道自己正在合理化,准备逃避痛苦了。
5、有觉知的时候,注意力是会在身体上的,能够觉察到自己念头的涌现。当没有觉知的时候就上脑了,所有注意力都会跟着念头走了。当合理化出现的时候,我会觉得:对,就是这样!挺好的!
6、当失去觉知的时候,就容易陷到情绪里面。比如在开会时,当感受到有负面情绪,负面观点,就会想逃跑。或者终止别人发言,或者打断别人,或者转移话题,这就是逃避。当保持觉知的时候,就不会陷入情绪里。会倾听,关注每一个人说话背后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是什么模式造成的。
~ THE END ~
文章作者 | 妍臻
九芒星九型人格认证导师
九型人格高级图表咨询师
九芒星上海静安分会副会长
美国NGH催眠治疗师
国际OH卡执行师
前媒体记者,后自由影评人
致力于通过九型人格 心理学
协助来访者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发掘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
成就自我实现的幸福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心流世界
往期文章推荐
女性必看经典︱她为什么是孩子心中可爱的妈妈?九型人格解读高分热评电影《神秘巨星》中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