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9号的性格模式访谈 | 九型人格会客室

妍臻 裴宇晶博士九型人格


大家好:

我是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妍臻

缘分让我们相聚在空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期我都会邀请一些嘉宾

走进九型人格会客室


 

真诚敞开的和大家分享

自己在九型人格中的自我观察

透由嘉宾们在九型路上的性格分享

或许能够增进我们对于他人的理解

透由嘉宾们在九型路上的自我探索

或许也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本期分享的主题是

一对一型9号的性格模式访谈



本期受邀嘉宾是

九芒星专业班学员黄默海-一对一自保9W1


 

妍臻:请问“探寻者”在探寻着什么?


黄默海:我感觉探寻的就是日常我们一般会问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从我自身与接触到的一对一9来看,很多都喜欢神秘玄妙的领域。或者说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充分吸收与感受里面的内涵,于是他们往往能够有较深与充满灵性的感悟,这就是与所学合一。

 

妍臻:探索满足了什么内在的渴望?


黄默海:嗯,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从某一个本源,某一个整体被分离了出来,所以我有一种比较孤独,缺乏安全感的感觉。于是我通过这些探索,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这样就有了安全和确定的感觉。

 

就像我们的出生,也是从母体分离出来。我想要从而分裂、分离的状态,重新回归到整体与合一的状态。于是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地探寻着如何回到这种状态的答案和途径。当然了,不是物理上的回归,也不是混沌一体的那种合一,我觉得是一种内在的,有智慧的回归。



妍臻:你与大自然是如何“融合”的?请描述一下身心在那一刻有什么感觉?


黄默海:我感觉在那个时候,我的身体是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状态。比如说一个人在泡温泉,把身体交给水池就可以了,非常的自然和放松,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沉下去或者被水呛着,就是那样的感觉。


平时人的身体一般处于一种紧绷状态。比如别人突然碰了你一下,或者是你突然被烫了一下,身体马上就会迅速作出反应,这个就是身体求生的战斗状态。


而跟大自然融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可以把自己交给大自然,是非常放松的状态。但是接下来就不仅是一部分了,我会感觉到一种不断扩散的感觉,感觉到自己从身体,不断扩散到了整个水池,再扩展到了更广的领域,甚至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合一,万物一体的感觉。


然后在这种过程当中,我感觉一对一9就实现了疗愈和充电,他们从大自然补充了物理能量和精神能量。就是自己的烦恼啊,自己的那些伤痛啊,好像就也随着这个补充的过程,都扩散以及消失掉了。



妍臻:“疗愈师”在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黄默海:“疗愈师”也是一对一9的名称。他们在状态好时会非常耐心的、温柔的陪伴与倾听别人的烦恼,并且几乎不会打断与评判。有的人因此会感受到一种非常被关注而又很包容的感觉。再加上一对一9温和的面貌、语气、语调,整个人就放松下来,被疗愈了。

 

如果我做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

就是一汪非常平静的湖泊和或者是大海,可以同时实现:第一就是平静;第二就像镜子一样去反射,反映来访者的内心;第三,能够去承接以及包容来访者等等;

 

妍臻:请举例临在和不临在时疗愈效果差别在哪里?


黄默海:如果把一对一9比作“疗愈师”,向一对一9倾诉的人比作“来访者”。


如果是临在的话,那个疗愈师看起来并没有刻意的主动的一定要去说什么,但实际上他的全身心都是非常投入的,他非常的清醒地能够意识与觉察到他和来访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以及他们现在在干什么。他就类似于一个向导,他在娓娓道来,缓缓地把自己和来访者导引那个要去向的那个地方。

妍臻:那“疗愈师”要把“来访者”带向哪里去呢?


黄默海:我感觉“疗愈师”除了我之前说的“镜子”以外,也像是一个“管道”。疗愈师和来访者先变成了一个整体,然后疗愈师又成了天地的一个管道,然后他们就一起成为了整体。

 

妍臻:“疗愈师”把“来访者”的伤痛通过你内在平静的融合,合一了。


黄默海:是的,疗愈师成为了一名向导,带领“来访者”回归天地。然后他们的伤痛啊,情绪啊,就逐渐地消失掉了。这是一个能量上或者心理上的一个疗愈过程。

 


不临在的话,这个导游就像开了小差,估计打瞌睡了。他看上去在听,但实际上走神了,他们的回应已经开始机械化。比如说也在点头,也在回应,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不是一种接纳和包容状态,而是一种封闭和抗拒的状态。

妍臻:那是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就是身体还在那边,说不定还在看着对方点头,但是整个神识抽离了,飘去了一个幻想的国度。意识抽离了,为什么还能复述对方的话呢?


黄默海:9号有种分配注意力的方法叫做“协调处理”。就是说就是他们能够以最少的注意力,或者是意识分配给身体去完成事情,然后大部分意识走了神。

 

你要是在这个时候问:“哎,你在听吗?”他马上回来了:“我在,我在听。”有的人会复述出你之前说的是什么,但是只有一部分的意识和身体去记住了这些而已,他们的大部分心灵都跑到幻想世界去了。


妍臻:你幻想中的避难所是在什么地方呢?


黄默海:比如说以前我会经常幻想一个游戏世界,就像我在那个在游戏里面当着英雄,和伙伴们打怪升级。现在有些动漫和游戏里也有这样的人,就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矛盾和痛苦之后,马上就去另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他们有了另一个角色,他们通过体会着这样的感觉,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再比如说,我在幻想中跟某一个人谈恋爱,一直在感受那种美好。


可能是因为一对一9既想要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分离,但是又想要不去感受那些痛苦和情绪感受,他们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机制——我的身子陪你吧,那我们就不用分离了,我的心脑去了另一个地方。这样,我就两者都兼顾了。


妍臻:你观察“镜子效应”是如何发挥作用呢?


黄默海:当一对一9,他自身是一个真诚的,坦然的、通透状态的时候,就进入了一种无我的状态,他自己的主观评判等就不会干扰到来访者。他就会和来访者进行高度一致的同步,这位疗愈师和来访者就会成为一个整体。


一对一9就像一面非常干净的镜子,能够照见镜中人的真实状态。并且在心里也能够感受和共情到来访者的情绪与感受。这对一对一9来说是一个考验,因为你要真实的反应出和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与感受,就可能会产生本能防御。让一对一9心里不舒服,打翻他们心里的和谐。那确实是很大的考验。这是一个痛苦的来源,如果他们足够敏感的话。


但是我觉得如果真的想要发挥一对一9的疗愈天赋,就不是处于一种麻醉的状态下。可能这些痛苦,这些情绪与感受还是要真正去面对与觉察的。



妍臻:我们来聊聊一对一9的“共生”。对方就是我,那是种什么感觉,你能描述一下吗?让我们来理解你。


黄默海:我不知道是一对一9还是9号的共性,就是他们经常感受到一种信念——我不重要,我是不能够去坚持我自己的。

 

所以我只能通过迎合、顺从,甚至让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企图通过自己跟外界的和谐来去维持内心的和谐。但这种习惯长了之后,就会有副作用,什么副作用呢?

 

最明显的问题是,一对一9可能会缺乏主见,没有自我或者说没有存在感,不引人注目。

 

如果有个人真的愿意去问一对一9,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需要?你的看法是什么?


他有可能不回答。因为他觉得如果我表达出来了,我跟你不和谐了怎么办?我和你冲突了怎么办?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以前就是靠迎合别人,顺从别人活下来的。比如说让吃什么就吃什么。长此以往,就成了我觉得我就是愿意吃,这就是我喜欢的啊。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吗?


我个人觉得一对一9可能有的时候有一种非常空洞的状态,他们失去了自己,他们找不到自己是什么?他们的内心里就像黑洞一样,就是有这种巨大的空洞,所以他们就企图把别人的给填到自己身上,直到把别人的当成我自己的,企图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这种融合共生的方式去满足自己。

 


那是一种非常忘我的,非常舒服的状态。

第一,如果和别人同步的话,他们在表面上就能够实现跟别人和谐的目的;

第二,他们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他们找到了自己;

那这样的话,这两种需要就都满足了。所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特别的心醉神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我啊。

 

或者说,我是不重要的,但是我去满足你的需要,并且把你的需要当成我的需要,我就等于是满足我自己了,就类似于一种这样的心理。


所以说我个人觉得一对一9有一种倾向,好像把别人看得无比的重要。但实际上我感觉他并不是真正的把对方看得很重要,就是他们有一种趋向是——也希望对方把自己也看的这么重要。


在潜意识里想要变成那种混沌一体的人。因为自己和他人一体的话,就不会分离了。所以他们就采取了共生的策略,我们就不要分开。

 

如果问一对一9是否有意识这样做,一般他们不会这么认为的。但实际上当缺乏觉知的时候他们潜意识就会这样运作,因为这种心醉沉迷的感觉是和谐的,即使是在表面上。他们真的是非常眷恋这样的感觉,于是就会不自觉地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妍臻:你在一对一关系中有觉知的和无觉的差别是什么?

黄默海:用“虔诚”可以来形容——就是真的让自己完全的去相信完全的崇敬。不光是在亲密关系里面。就好比说虔诚信某个门派、教会、老师的教诲。他就是我,我服从他就可以了。那没有觉知的话,就成了盲信的信徒。


妍臻:一对一9在亲密关系里像不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无觉知情况下极其盲目。


黄默海:他们真的就是就把它当做信仰和唯一,全身心的让自己去顺从、服从这种感觉,尤其是在无觉知之的状态之下。这跟忠诚不一样,他们是虔诚。就是我不需要有自己的看法,我不需要有自己的感受。

 

 

妍臻:在亲密关系中过度的自我牺牲,并不是爱,它代表着强烈的依赖着一段关系。因为自我遗忘,自我轻视,他们可能会迁就对方,自我牺牲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就像是爱情祭台上虔诚又盲目的信徒一样。只是这并不是由爱推动的,而是由恐惧所推动的。恐惧是如此的强烈,合则生,分则死。于是保持自己的观点和顺从他人的观点在这里形成了一组对立。冲突代表着分离。分离代表着死亡。


黄默海:对,因为没有觉知的话,一对一9会觉得如果我们的观点不一样,那岂不是就冲突了,岂不是就矛盾了,岂不是就不和谐了?

 

妍臻:与所爱分离就像死亡一样,是吗?


黄默海:是,与爱人分离真的就跟死亡一样。因为他把对方当成自己,突然间这个人抽空了,我,不就死了吗?这就类似于我被妈妈抛弃了,我从母体分离出来了,然后又没有人能够照顾我。完了,我死了!就那种感觉。



妍臻:在无觉知情况下,在有觉知情况下,你是如何看待分离的?


黄默海:有觉知的情况下,就不会恐惧了。因为恐惧只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或者说是一个幻象。其实我们就算在物理上跟别人分离了,在心理上可能还可以跟他们在一起。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不分离的对象,永远一直在一起的对象,其实就是自己。当我们能够去跟自己去链接,就会有一种完整的感觉,而不是麻醉、神游,逃避到幻想世界里。


无觉知状态下出于恐惧而害怕分离,就真的会成为爱情盲从的信徒。害怕被抛弃、害怕分离。


但实际上我们迟早要经历正反合的过程:依靠别人与独立自主需要整合、信任别人与相信自己需要整合、全盘吸收和客观取舍也需要整合。




妍臻:感谢默海真诚敞开心扉,带我们走进了一对一9如梦似幻的内心世界,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


黄默海:以上是我个人感受和经验,不代表所有一对一9。姑且分享一下,供大家参考。最后祝福每一位老师与同学牛年牛气冲天,牛转乾坤,牛年大吉,谢谢大家。

 


感谢默海对自己性格的分享

感谢郑杰对访谈录入的支持

 

讲课或许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聆听或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诚实讲述就是一次对内心的清理


当你内在平静的时候

你周围的一切因你的平静而净化

真正的平静不是一潭死水

真正的平静是生机盎然的

这就需要和自己有所链接

 

真正的和平里没有牺牲

没有委屈,身心是一致的

真正的和平是穿透保护层的


要做到这一点

唯一需要的就是对自己慈悲

没有对自己的慈悲之前

对他人的慈悲都是虚幻的



送你一本幸运之书

致敬珍贵的我

致敬珍贵的你


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

可以浅浅读,选读,摘录

深入读,反复读

不同年龄时复读

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 THE END ~


文章作者 | 妍臻



九芒星九型人格认证导师

九型人格高级图表咨询师

九芒星上海静安分会副会长

美国NGH催眠治疗师

国际OH卡执行师

前媒体记者,后自由影评人

专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领域

协助来访者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协助家长发掘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

成就自我实现的幸福人生


 更多心灵探索,关注妍臻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心流世界



往期文章推荐


从短板到潜能:孩子偏科严重是怎么回事?


从短板到潜能:孩子爱出去玩,不爱回家怎么办?


从短板到潜能:孩子宅家,不爱交际怎么办?文末附性格测试


前任3:再见前任 | 电影中的九型人格


女性必看经典︱她为什么是孩子心中可爱的妈妈?九型人格解读高分热评电影《神秘巨星》中的人物性格


一对一/自保型人的恋物收藏癖

7号的防御机制与自我觉察访谈

社群型8号的性格模式与自我觉察访谈 | 九型人格会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