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型家长和缺自保型孩子也是一对典型冲突的亲子关系。
自保型家长强调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计划做好一切该做的事情,专注、认真、有方法地独立完成作业。
缺自保型的孩子天然喜欢热闹,缺乏计划,容易丢三落四,忘记细节,容易乱,不够专注,他们是人际关系导向的人,也是体验导向的人,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冲突。
自保型的父母,他们的关注点在事,而不在人上,于是容易和孩子产生冲突,缺自保型的人喜欢和人群在一起,比如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写作业,这会让自保型家长觉得不认真,只想玩,缺自保型的孩子是非常难以独处的,让他们总是一个人在那里写作业,可能会非常痛苦,自保型家长可以允许他们以自己舒服的状态,只要完成任务即可。
自保型家长和缺自保的孩子的最大冲突在于:自保型的父母,特别喜欢把自己的那些学习方法、做事方法复制给孩子,要求孩子照做,期望让孩子养成和自己一样好的方法。
比如记笔记、写字、整理文具、复查作业的方法等,自保型家长总是希望有一套“方法论”,可以持续和规律的解决类似的问题,因为这样“省力”,但自保型家长必须明白,如果孩子缺自保,即便你的这些方法再好,孩子也不见得能享用你的方法,缺自保的孩子的关注点完全不在自保家长所在意的细节、流程和方法,他们更在意每一次体验的差异在哪里。
哪怕能够规律化的事情,他们也希望每次做出不一样的部分来,哪怕只是非常细小的一点变化,都会让他们兴致盎然,好像他们的生命就是用来创造和改变的。
所以,自保型家长苦口婆心地教,结果他们常常会崩溃地发现缺自保型孩子是学不会,也不太愿意去学,有时在自保型家长的耐心、反复教导下终于学会了,但也是当时会一下,过后他们就忘记了。
缺自保型的孩子更喜欢在体验和人际互动中学习经验和智慧,形成自己的方法,所以自保型家长不必要求缺自保型孩子必须照搬自己的那些经验和方法,允许孩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试错和探索。
如果缺自保型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粗心大意,遗漏细节,自保型家长不要批判,企图强行纠正,要理解这些是缺自保本能的孩子甚至大人的一个特点,不需要那么焦虑和抓狂,当自保型家长的注意力焦点不那么集中在孩子出现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状况,孩子的情况就反而会有一些好转和缓解。
自保型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具体方法,但一定要在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下,且不要批判和强求孩子。
自保型人做具体的事情是有优势的,然而缺自保型的孩子更有开阔的视野,合作的精神,自保型的家长不用担心缺自保型的孩子不靠谱、缺乏一技之长或者无法很好地照顾自己,缺自保型孩子有他们的应对世界的方式,他们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又有属于他们的精彩。
不同本能类型家长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每种教育理念都是完整的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不可偏废,我们要打开视野,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本能副型。
缺自保型的孩子是自保型家长健康层级高低的“试金石”,自保型家长需要有意识地给缺自保型的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因为自保型的家长很容易掉在“细节”里,他们也会把缺自保型的孩子一起拽到细节的坑里,而对缺自保型孩子来说,细节才是他们心中的魔鬼,是让他们掉层的点,除非孩子自身感觉到强大、安全的时候才愿意去面对那些细节。
因此,建议不要在那些琐碎的细节上反复纠正缺自保型的孩子,而是先调整自己的状态,增加自己在自保部分的弹性和空间。缺自保型的孩子被允许上下震荡的区间变大的时候,反而他们由于缺自保所引发的对外震荡会变得逐步平稳和可控。
(本文节选自裴宇晶博士本能类型新书手稿,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往期文章推荐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