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到2022年1月9日,历时28天,由 “看见心理&九芒星九型人格” 联合推出的线上训练营(第一期)圆满结束。
28天的训练历程,10名助教老师的全身心付出,200多名同学们的共同参与,让图表测评迈向更广泛的受众!



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说,图表到底应该怎么用,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个“好”的状态?
作为训练营助教,我想送给训练营同学们的结营文章给出的回答是:元素没有优劣,模式没有高低,用图表元素觉察你的状态,善用你的模式,你便有自己的神通,你便是自己的菩萨!
生活中,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历,其中有很多人或事会给我们带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所谓世事无常。因为春天,我们满怀希望,而在冬天,我们又感觉万物凋零...可是大自然的春秋冬夏,本是自然,并无优劣,只是因为人的性格倾向不同,才有美丑好恶之分。在学习图表测评解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元素组合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性格侧面,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元素组合,也都反映着自己的性格模式。性格模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当我们期待他人顺着自己的性格模式来互动,便会有大大的冲突。陷在自己的性格模式里面,我们便十分苦恼,而认识我们的性格模式,看到其他人与我们的不同,并相互尊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终于豁然开朗,对模式的执着淡然处之,灵活运用。模式的固化是对我们最大的限制,而善用模式,善于调整模式,是对生命的最大成全。我们的模式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我想起来《西游记》第十七回中,唐僧的袈裟落入黑熊精手里,悟空没办法,只能请观音菩萨来帮忙。如果说我们的性格模式非常有用,菩萨显个神通,袈裟便能自动回到唐僧手中,可是菩萨和悟空没有这么做。他们想了一个计策,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去祝贺的妖精,悟空变成一颗仙丹,设计要会袈裟。“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以心会意,就是以菩萨内心清明,她了解了当时的情况,然后用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当前最恰当的选择,转瞬之间,恍惚之间,一下把身形给变掉了。 如果观音菩萨来测图表,那你认为她会测出来什么样的元素组合呢?菩萨修得正法,1元素肯定高吧?
菩萨还能给人送子,2元素高吗?
菩萨有无边法力,8元素高吧?
菩萨指引唐僧取西经,6元素还是高吧?
菩萨还要听如来佛念经,肯定有9元素吧,肯定受得住。
菩萨有三十三身,那你说她哪个元素最突出呢?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菩萨出手,菩萨还挺忙的吧?今天帮悟空取回袈裟,算算日历,那菩萨是不是要帮着鉴真和尚东渡日本,400年后还要提醒白素贞留在人间给许仙报恩...平时还有千万个你我他对着菩萨许愿。很显然,这种“到处插手,大显神通”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菩萨没有靠着自己的性格模式去“变”回袈裟,她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按古人的意思,菩萨实际上是能够在一瞬间演化,演化出种种心态,也就是说,菩萨根据当时的情况,有觉察地调整了自己的模式。我们当今的普通人,学习图表测评,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善用自己的性格模式,调整自己的性格模式”,可以说是菩萨的某种显灵了。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菩萨。“苍颜松柏老,秀色古今无”。菩萨是多少年的老人家了,她活得简直比松柏还老,但此时为了取回袈裟,以意会身,恍惚之间从一位菩萨变成了一位妖精!当我们对于自己的模式没有觉知之时,自以为能成为菩萨,结果却不小心成了妖精,1元素高以为自己是标准规范,实则非常死板,5元素高以为自己是大智圣贤,反而成了死板的理论家,有趣有趣。我们的性格模式往往非常稳定,却难以松动演化。所以往往只有遇到重大事件的事情,才会发现“我是不是应该调整....”“去去还无住,如如自有殊”,这句话描述菩萨来去其实是都没有固定的执着,她没有停留在一个形象上,过去说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亿万化身,但是她的心意没有执着在任何一种形态上。
“如如自有殊”,真的到了要演化的时候,个性又非常清楚,如如不动,这个事儿一旦个性形成,个性化的形象形成之后,还非常稳定。连观音菩萨都要有不同化身去普渡众生,何况我们凡夫俗子?若想用一种模式就获得成功,那必然是要撞墙的。要是菩萨来测图表,她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图表就不一样了。“总来归一法,只是隔邪躯”。反正终归来说,要“以心会意,以意会身”,用心领会当下,理解当下,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去做调整,所以菩萨现在的形象确确实实就是个妖精——“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说你这个是因为妖精做了菩萨还是菩萨做了妖精啊?菩萨对自己的本来面目非常清楚,这是要很高的自我理解和觉察的,或者菩萨的境界远远高于“自我觉察”这个词儿可以形容,哦,毕竟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九芒星九型人格学习践行的最高层理念目前也是“慈悲层面”。这时候,“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是菩萨这个形还是妖精那个形,在我来讲,只是一念之间,我心念集中到菩萨这边,就是菩萨,心念集中到妖精那边,我就演化成妖精。“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但是怎么能确定是正是邪呢?就是正邪皆不论,我对本来面目很清楚,我不会执着在妖精上,也不会执着在菩萨上。如果论本来面目的话,其实,什么也没有。那么,“行者心下顿悟,转身却就变做一粒仙丹”.....悟空一听,哦,就明白了,明白了造化之变,转身就变做一粒仙丹。所以,亲爱的同学们,28天的图表测评学习之后,你认识到了自己的模式,那是你有局限的神通法力——你的天赋,天赋是有局限的,所以我们要继续学习,领略当下,去做自我调整。希望我们都能修行到一种境界,“以心会意,以意会身”,跳出性格的局限,善用性格模式的天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顺势推动每一个当下,做自己的菩萨。